細足鈍額蟹 觀新藻礁區「新住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細足鈍額蟹 觀新藻礁區「新住民」

2013年07月29日
摘錄自2013年7月26日自由時報新屋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桃園在地聯盟和永興社區2012年六月在觀音、新屋外海藻礁區,發現未列入台灣物種的「細足鈍額蟹」,經過一年多來追蹤觀察,至少發現十隻次以上,他們希望觀新藻礁能成為這些身材苗條、體色橘紅、動作靈敏的螃蟹棲地。

根據農委會特生中心博士劉靜榆轉述蟹類專家台大教授何平合的說明,「細足鈍額蟹」過去曾在屏東海岸出現,並有一隻製成標本,但無法確定其生長棲地,至今尚未列入台灣物種。

雖然「細足鈍額蟹」棲地隱密、生性羞怯、觀察不易,但幸運的,桃園在地聯盟夥伴去年六月以來,在觀新藻礁觀察記錄到十隻次以上,尤其今年2013年六月的夜觀,發現兩隻「細足鈍額蟹」同時出現在鄰近地點,令人興奮不已。

桃園在地聯盟計畫今晚偕同台南大學附設國小老師,也就是今年六月十四日發起全校六百多位學生「一人一信請總統救藻礁」的策劃人張景傑,一起見證這個台灣新物種,並為十月帶領學生北上觀新藻礁的環境教育做現勘。

桃園在地聯盟總幹事潘忠政表示,藻礁的生長極為不易,桃園縣原有近廿七公里藻礁地形,近卅多年來因工業污染和不當建設破壞,有超過廿公里的藻礁海岸生態完全死寂,目前僅存於觀音鄉小飯壢溪口以南到新屋鄉後湖溪口以北約四公里的海岸,生態岌岌可危。

潘忠政強調,觀音、新屋藻礁能否成為自然保留區,近幾年成為公部門互相推諉的燙手山芋,事實上在觀新藻礁區,最近很容易在礁岩或石縫裡看到可愛的「蝦兵蟹將」,夜觀藻礁生態更讓人驚豔,如今再發現特殊物種「細足鈍額蟹」愈聚愈多,為避免此一珍貴生態棲地遭受嚴重破壞,聯盟將繼續為爭取政府把觀新藻礁列冊「自然保留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