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東嶼坪工作假期 人文、生態的極致體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澎湖東嶼坪工作假期 人文、生態的極致體驗

2013年08月23日
本報2013年8月23日澎湖訊,湯谷明、周昭蕊報導

24名台日志工最近前在澎湖東嶼坪協助珊瑚礁體檢與淨灘,同時享受獨特的漁村文化及聚落地景魅力。經過連續4日的服務,岸上志工清出283公斤的海灘垃圾,潛水志工也驚嘆小島海底下絢麗繽紛的珊瑚礁生態帶著滿滿的回憶賦歸。

東嶼坪位於望安和七美中間,附近海域是澎湖重要的漁場,因此早年人口眾多。但隨著社會及產業的變遷,居民大量外移,如今常住人口僅十餘人,也因此保留住三、四十前澎湖傳統漁村的風貌。

21位淨灘志工們頭頂烈陽,總共清出283公斤、近50袋的垃圾。

小島上雖然人口稀少,但大量的垃圾隨著海流來到小島的海灘,看著滿佈垃圾的海灘,志工們驚訝地不知該說什麼,只能埋頭清除。21位淨灘志工們頭頂烈陽,在15~18日期間總共清出283公斤、近50袋的垃圾,並依照國際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ICC)的分類標準一一分類、紀錄撿拾到的垃圾的種類及數量。統計結果發現保麗龍、寶特瓶及塑膠碎片佔最大宗,光是寶特瓶的數量就超過1500個,保麗龍碎片的數量甚至近4000個!

淨灘──一次難得的經驗。

經過討論與分析後發現,大多數所撿拾到的保麗龍,皆來自漁船上的防撞碰墊或是漁獲的包裝,其碎片造成海洋嚴重的污染與破壞。志工們於分享中表示,希望未來可以找到取代保麗龍的產品。

面積僅有兩個大安森林公園大的東嶼坪,生態的精彩可用「鳥生蛋、雞拉屎、海龜會靠岸」來形容,但因交通及食宿的不便,除了少數團客會登島二、三個小時或浮潛外,鮮少遊客在此處過夜度假。2007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受澎湖縣政府委託,辦理東、西嶼坪生態旅遊推廣計畫,開始與這兩座小島結下不解之緣。為了協助地方維護自然環境,及提供深度體驗的生態旅遊,每年不惜投資極大的人力、克服種種困難,辦理長天數的生態工作假期,邀集吃苦耐勞的志工淨灘及珊瑚礁體檢,並安排人文導覽、浮潛、海上看嶼坪等活動。

除了一批岸上志工努力淨灘,另有一批潛水志工協助東嶼坪珊瑚礁體檢。此次調查選擇在東邊及西邊拉出穿越線,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率分別為53.75%及57.5%,屬於「優良」等級。而指標性魚類部分,西邊調查點記錄到的種類及數量都較東邊多,有蝶魚、笛鯛、老鼠斑及裸胸鯙等,蝶魚的族群密度高達7.5隻/100m2。指標性無脊椎動物也記錄到魔鬼海膽、馬糞海膽及硨磲貝。潛水志工黃靜雲表示,這裡的珊瑚礁是他所潛過的地方看到最漂亮的,可惜魚的數量有些少。

珊瑚礁覆蓋率等級為「優良」。

四天活動下來,志工們的熱情如夏日澎湖的太陽一樣,越來越炙熱。平時是慈濟環保志工、全團年齡最長的戴國星志工表示,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從海邊到山上,還可以坐船環島一圈的小島生活,絕對是終身難忘的經驗。第二次參加活動的志工謝以力甚至表示,若天氣涼快一點,非常想定居小島。

前往西嶼坪探訪時,撿垃圾上癮的志工耿毓翔看到這麼多垃圾卻不能清理,感到非常惋惜,還說一定要帶五歲的女兒去體驗淨灘,因為他希望台灣也跟澳洲的布里斯本一樣,有乾淨的沙灘可以悠閒的躺著、玩著。志工莊孟謙則說,第一次花這麼貴的旅費卻是來撿垃圾,雖然很累很熱,但卻是十分特別的經驗。

東嶼坪工作假期圓滿結束。

帶著就讀高中及大學的女兒、一家四口一起參加活動的志工黃嘉煌表示,原來撿垃圾也是一種學問,但除了要做好源頭管理外,還必須教育當地民眾,此外他十分喜歡沒有網路的小島生活,因為孩子們不會一直掛在網上,九點就早早上床睡覺。志工顏景玉表示,白天撿垃圾,晚上看影片「海洋塑化記」後,回去一定會PO文提醒家人趕快去買環保餐具,因為垃圾減量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再擴及旁人。

東嶼坪位於望安和七美中間。

四天的活動中,主辦單位秉持「降低自然衝擊」的生態旅遊精神,提供可分解的肥皂、洗髮精及牙膏等,減少廢水污染,同時還別出心裁的利用浮球製作「感謝狀」,傳遞節省資源消耗及廢物再利用的概念。雖然沒有辦法將島上的垃圾完全清除,但透過志工們的參與,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漸漸影響更多人關心環境,並身體力行的加入守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