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都蘭鼻──獻給眷顧我們的大海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天佑都蘭鼻──獻給眷顧我們的大海

2013年08月30日
作者:都蘭•巴載(陳明才)

前言(郭靜雯:2013/8/29,陳明才投海十週年的這天,由潘進添前頭目帶領祭禱,好朋友們爲他在都蘭鼻舉辦了「天佑都蘭鼻~陳明才長泳十周年祭」,每位到場的朋友走下都蘭鼻海邊撿塊石頭,寫上一些話、繪上色彩,十年追念及依然的守護圍繞在已經十年仍屹立不搖的「阿才之柱」下,現場並立下阿才生平介紹,讓所有到都蘭鼻的人,都明瞭「阿才之柱」與「守護傳統領域」之碑的由來。

十年前陳明才投海後不久,各地的朋友及都蘭部落耆老在都蘭鼻爲他舉辦紀念會,十年後的今天,各地阿才的好朋友在颱風中再度回到這片土地,感謝阿才為這世界做的一切。現場播映阿才歷年電影、劇場作品剪輯,隨著阿才好友女妖藝廊李韻儀、導演林靖傑、影帝吳朋奉等人一段段介紹,所有人走入阿才的創作世界與生平,笑淚交織,溫暖回憶他的鬼才與獨特。

「天佑都蘭鼻──獻給眷顧我們的大海」是陳明才最後一篇文章,都蘭女妖藝廊李韻儀編輯附記後,現場再度現身,即使十年後的今日讀來,仍然切時動人。經阿才遺孀逗小花同意,轉載於此,盼藉持續傳閱這阿才最後的祈請,能感動並啟動一代代的人們,永不間斷!

2003年的都蘭鼻   攝影謝嘉釗
2003年的都蘭鼻─攝影謝嘉釗

如同許多熱愛好山好水的新住民一樣,3年前我移民到台東,定居在山明水秀的都蘭村,過著清新快樂的鄉間生活。約莫兩年前,得知觀光局計畫在東海岸推動八項大型旅館與渡假中心的BOT開發案,心中頓時涼了一下,但仍強自保持一種憂喜參半的心情,喜的是未來可能多了些高品質的渡假去處,憂的是此舉對當地海岸生態的負面影響。

海岸資源消失的危機

3月底,我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同志們搭船環島一周共一個月,進行4百年來除了葡萄牙西班牙人之外的第2次海洋海岸巡禮與勘查。從海上看台灣海岸與山脈,除了讚嘆美哉福爾摩莎,再來就是難過了。從海上清晰可見許多處山脈海岸被人們巧取豪奪破壞著,破壞的腳步永遠快過保護的腳程啊!

作者 都蘭•巴載 與部落老人一起歌舞  希巨蘇飛提供
作者,都蘭•巴載與部落老人一起歌舞─希巨蘇飛提供

我是個劇場工作者,面對東部的大山大海,我不在僅從純藝術面去思謀創作突破之道,而是很自然地以大自然、環境、區域性、生活為基礎來關照藝術文化。藝術不再是唯一的,它就是整個大自然之一環。生活在大海邊讓我開始將創作主軸轉向「水」,水是如此地不可缺,如此巨大、包容,如此的變動不居卻又如此不動;可以讓你生讓你死。而人在水中,會產生巨大無明的恐懼感,使我從小就深感驚駭與好奇。趨近水與海,即趨近生與死之本質,那正是我的藝術創作的終極探索。東部的大海與溪流為我提供了最佳場域,也是我關心大自然的原因之一。

2003/9/15都蘭沈太木頭目帶領族人在都蘭鼻立碑宣示,守護都蘭部落傳統領域。攝影謝嘉釗2003/9/15都蘭沈太木頭目帶領族人在都蘭鼻立碑宣示,守護都蘭部落傳統領域。攝影謝嘉釗
2003/9/15都蘭沈太木頭目帶領族人在都蘭鼻立碑宣示,守護都蘭部落傳統領域。─攝影謝嘉釗

台東,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除了知本溫泉渡假區的過度開發與溪流整治大量水泥化,幾段海岸防波的消波塊橫陳,大致還保留相當完整的自然風貌。但如果繼續用那種「奧步」去整治,恐怕這些美麗的野溪,海岸將會一一死亡。都蘭,我的第二故鄉,有幸中選為8處開發案的其中一點。預定中的都蘭鼻渡假中心位於都蘭濱海的都蘭鼻上,它是一個特殊岬角,其下的都蘭灣,波動著湛藍迷人的海天一色。水中豐富的珊瑚礁與珊瑚礁魚,舞動著生之美。我想起了花蓮的奇萊鼻,曾經也是美麗的鼻岬,卻淪落成垃圾掩埋場,珍貴的地質生態不復還原,那漂亮的鼻頭變醜、變臭了,隨著大雨沖刷入海的垃圾更汙染了海洋,其下的珊瑚礁也滅絕了。

2003年美麗的都蘭鼻上,還有都蘭藝術家們為作者陳明才設置的漂流木裝置藝術。攝影謝嘉釗
2003年美麗的都蘭鼻上,還有都蘭藝術家們為作者陳明才設置的漂流木裝置藝術。攝影謝嘉釗

目前都蘭鼻渡假中心已完成土地徵收與部分工程,如主要道路與排水溝的階段完工,據說年底會完成招標,每一次漫步到那裡,心就刺痛著。台東海岸因暴風猛浪造成的侵蝕災情程度不一,成功至都蘭每遇颱風豪雨即發生岩壁崩落,公路駁崁毀壞,路基塌陷流失等災情,就是海岸侵蝕的一大明證。東河至興昌,都蘭灣等處已有明顯沙灘流失現象,如不謀搶救之道,台東海岸之天然資源將有消失之危機。

大海每年正以每公里6至10.5公尺的速度在侵蝕都蘭鼻,如果在這類海岸建構大型休憩中心,將加速海岸被侵蝕之災害。屆時,海浪暴風節節進逼,農田、家園、生命財產都將被殃及。此外,都蘭的阿美族人每年7月中旬舉辦豐年祭,如果此地的海域被汙染了,勢將威脅到其中重要的儀式─「海祭」。當海水變得又髒又臭,魚也變毒、變少了,神聖的海祭還能神聖嗎?

都蘭鼻背海的另一側,是神聖美麗的都蘭山  攝影謝嘉釗
都蘭鼻背海的另一側,是神聖美麗的都蘭山─攝影謝嘉釗

環境美學有待重建  

面對台灣最後一片淨土,我不禁要呼籲:政府在規劃這類旅遊開發案時,應先周延考量,包括

  1.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禁止對生態的破壞、適地性的規劃、廢棄物處理、放流、廢汙水處理、交通、安全措施規劃等。
  2. 在地思考:從在地環境、人的角度去考量,應更能貼近當地的人文、自然特色與兼顧利益,規劃單位應至當地整體而踏實的勘查、訪談,並舉辦公聽會,吸取居民寶貴的經驗與意見,並徵求居民的同意,這是對在地環境與人的尊重,同時也能使規劃案更完美。
  3. 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商機、休閒享受與生活品質的兼顧。
  4. 對地方的回饋:除了利益共享,對地方上生活品質、文化的尊重、保護與提升也一樣重要!

想要永續地保有生態之美,台灣的美學有待重建。我們的大眾美學一直流於過度裝飾、便給、膚淺,且與自然運行相悖離。我們的生態美學可以是取法自然的、善用自然環境與地區性的資源與特色,簡約而富有智慧與敬重的精神內涵。

即便是當前蔚為風尚的「生態旅遊」,也多半跟生態保護沒有實質關係,其運作機制是以政府、業者、消費者為本位的。在此機制下,人與商機擺在生態環境的中心。當生態旅遊的本位不是大自然本身,又欠缺嚴謹的品質控管、保護之規範法令與執行力,反將造成對生態的破壞。

大家一起來護衛海岸

2011年,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再度提起都蘭鼻開發案,這一次都蘭部落族人在耆老帶領下,發起『為Sra而跳』活動,百餘名部落青年盛裝在都蘭鼻跳勇士護衛舞,宣示守衛傳統領域

2011年,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再度提起都蘭鼻開發案,這一次都蘭部落族人在耆老帶領下,發起『為Sra而跳』活動,百餘名部落青年盛裝在都蘭鼻跳勇士護衛舞,宣示守衛傳統領域。

這世界有開發案,可否也來一套「封閉岸」?我所謂的「封閉岸」,即在各國家公園、森林公園及自然美景,施以必要的基本設施,如:簡單自然的步道、休憩桌椅、簡單住宿,用最少的人工設施,將對生態系的打擾減到最低,以維護其完整性,適時地採取封閉措施,自然會更美好。況且,封閉岸的獲利絕不比開發案少,因為還有永續保護工程要做。生態環境之保護與旅遊教育是當務之急,我們學習敬愛、享受大自然的時候到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teia/9623894697/

居於濱海之村,海是我遊牧騁懷之所在,而我的表演藝術也自然地引進了「水」的元素:在水中表演、唱歌;用水作舞台、做裝置;在水底品嘗生死與女性之幽微陰柔。終有一天,我必將回歸到大海做一場生命告白演出。

清晨與黃昏,我將依然漫遊在都蘭鼻。祈請大家一起來護衛我們的海岸,天佑都蘭鼻,天佑福爾摩莎。(原刊於2003/7《文化視窗》)

陳明才與都蘭藝術家於2003/9/15『天佑都蘭鼻』阿才紀念會中為他立的「阿才之柱」 希巨蘇飛提供, 攝影謝嘉釗。陳明才與都蘭藝術家於2003/9/15『天佑都蘭鼻』阿才紀念會中為他立的「阿才之柱」 希巨蘇飛提供, 攝影謝嘉釗。
陳明才與都蘭藝術家於2003/9/15『天佑都蘭鼻』阿才紀念會中為他立的「阿才之柱」
─希巨蘇飛提供,攝影謝嘉釗。

附記(李韻儀著):

作者都蘭•巴載 即為劇場工作者陳明才,創作領域遍及繪畫、文字、電影、音樂並熔為一爐,專擅各種跨領域的即興演出,是台灣當代罕見的創作奇才與優秀表演工作者!在他人生的最後3年,落腳在這海岸山脈與太平洋擁抱中的美麗村落~都蘭。

2003年8月29日凌晨,阿才乘著月色,徒步走向都蘭鼻,在岸邊礁岩上,留下紅色背包,裡面是半瓶蔘茸酒、半包長壽菸、一把番刀、母親遺留的珍珠項鍊、一張大頭照,還有他最後的遺作〈天佑都蘭鼻〉。

部落青壯年組成的梅花救難隊在都蘭鼻海域來來回回潛了3天,沒有任何發現,第四天杜鵑颱風直接從東岸登陸,搜索不得不停止,颱風走,而阿才仍然沒有出現。

至今這個天縱鬼才的生死下落仍是一個謎,就如他在這世界時總讓人捉摸不透!阿才以他個人的死亡儀式,終於騷動、凝聚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海洋邊的原住民與藝文工作者,手拉手站出篤定的位置,勇敢宣布守護土地、海洋的聲音。幾個月之後,官方宣佈,因為沒有任合廠商表達投資興趣,都蘭鼻案暫緩、擱置。至今,被暱稱為「阿才之柱」的高大漂流木紀念柱,歷經10年的大小颱風依然堅挺不拔屹立在都蘭鼻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