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原生哺乳動物滅絕 不利生態系統維護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科學家:原生哺乳動物滅絕 不利生態系統維護

2013年09月30日
本報2013年9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科學家指出,自從歐洲人踏上澳洲土地後,澳洲的原生哺乳動物大幅減少,讓澳洲成為全世界哺乳動物滅絕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袋熊、兔耳袋狸和長鼻袋鼠這類掘土哺乳動物的快速消失,也與生態系統退化有關,因為這些哺乳動物對於土壤健康的維護至關重要。

兔耳袋狸(Bilby):一種覓食哺乳動物,能促進土壤健康和營養循環,進而增進植物的健康。(攝影:berniedup。)

默多克大學主持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掘土哺乳動物有助促進土壤的營養循環、水分滲透以及協助散播種子。研究者認為,這些哺乳動物在地上挖洞,讓種子和落葉等有機物質得以落進土壤中,增加種子長成健康植物的機會,也能帶走地面碎屑雜物,減少火災的風險。

毛尾袋鼠──一種大小如老鼠的有袋動物──曾經遍布澳洲60%的土地,現在只剩下西澳幾個零散地區還有幾千隻。聯合國將其列為極危物種,並指出牠們「沒有族群數量回復的確切跡象」。兔耳袋狸亦曾出沒於澳洲70%的領土,現在一個亞種已滅絕,另一個則被列入瀕危保護類別。吉爾伯特長鼻袋鼠是澳洲處境最危險的哺乳動物,野外只剩不到50隻,部分種類的袋狸也岌岌可危。

「過去200年間這些哺乳動物大量減少。想像如果這些動物還在,今天的地表景觀會是什麼樣子。默多克大學副教授Trish Fleming說,我們認為在某些沒有掠食者的特殊生態系統中,地上的落葉碎屑較少,植物的成長速度也會增加。」

早期開拓者為保護農作物設下陷阱和獵殺原生哺乳動物,加上棲息地流失和疾病,都是造成這些動物數量減少的原因。野豬、野兔和野貓的增加也不利於這些哺乳動物的生存。而且這些外來物種並不像原生哺乳動物具有維持生態系統的作用。

「原生哺乳動物會謹慎仔細地挖洞覓食,但野豬挖洞往往破壞動植物棲地。野兔挖洞時攪和更多雜草,改變了生態系統的動態卻沒有帶來任何好處。」 Fleming說,「我們還不清楚如何改變這個情況,也正在研究是否能以重新引進動物的方式保護這些物種,但我們尚未完全了解牠們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