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再添新紀錄 麗莎大眼蟹現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小琉球再添新紀錄 麗莎大眼蟹現身

2013年10月08日
本報2013年10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小琉球潮間帶生態豐富又多了一項證明,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副教授羅柳墀研究團隊最近在小琉球潮間帶發現3年前(2010年)剛被命名的新種螃蟹麗莎大眼蟹,這是台灣首次發現的新紀錄種。目前小琉球紀錄的螃蟹種類已超過25科102種,其中有13種是台灣新紀錄種,且種類數量還在增加當中,小琉球潮間帶螃蟹生物多樣性隨處看得見!

麗莎大眼蟹正面。(攝影:陳溫柔)

麗莎大眼蟹(Chaenostoma lisae)有粗且長的眼柄,常平擺於眼窩內,近四方形的甲殼外型類似沙蟹,但最特別是本種螃蟹的個體非常小,殼寬僅有半公分,是此類群螃蟹中體型最小的,也因此讓麗莎大眼蟹看起來以為是在沙灘上,跑得很快的「幽靈蟹」或「哨兵蟹」等蟹類的幼體。直到研究團隊成員高美醫專博士陳溫柔發現,小小的螃蟹竟然是抱卵的成熟個體,才進一步確認為3年前剛發現的新種螃蟹。

研究團隊表示,麗莎大眼蟹的身體顏色和周圍環境形成很好的保護色,加上身體很小,平時不易發現,牠們活動於小琉球潮間帶珊瑚礁隙縫中,有挖洞的行為,退潮時便由洞中出來啃食藻類,但生性機警,稍有動靜即刻鑽回洞內;在小琉球潮間帶進行海洋生物觀察時,只要有耐心安靜的等待一會兒,就會看到牠們由珊瑚礁隙縫中慢慢的爬出來覓食。

麗莎大眼蟹個體雖小但脾氣暴躁,兩隻個體在珊瑚礁狹小空間相遇時,常會進行打鬥以爭地盤,打鬥前會有類似「抱拳作揖」的威嚇行為。

麗莎大眼蟹的背面。(攝影:陳溫柔)

最近幾年分類學家從沙蟹科(Ocypodidae)中,分出大眼蟹科(Macrophthalmidae)自成一科,這類群螃蟹在外表形態上和沙蟹有些相似,麗莎大眼蟹也常和方蟹科的「小厚紋蟹」一起在珊瑚礁附近活動,兩者的身體顏色非常類似,辨認上主要差異是麗莎大眼蟹有很長的眼柄、體型較小僅有小厚紋蟹的1/3。

研究團隊表示,在小琉球一年湧入40萬遊客的遊憩壓力下,潮間帶生物的生存也面臨很大的挑戰,需要國人一起來關心保育。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