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魚不再來:守護一片海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當魚不再來:守護一片海

2013年11月11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面對環境污染,海洋資源匱乏,漁民開始尋求自救之道,希望走出不一樣的道路。在屏東縣東港鎮,一個櫻花蝦產銷班,用著近乎共利共享的模式,採取保育觀念的永續漁業,走出台灣漁業新風格...

凌晨四點,東港鎮林江龍老船長家中,亮起了燈,父子倆開始準備漁船出航。夜色中,騎著機車來到港邊,泊著一艘20多年的老漁船,老船長說,漁船已經老舊,比不上現代漁船的馬力。

航向東港外海,開始櫻花蝦的捕撈工作。來到捕撈區,漁船立即下網,網上裝有探測器,可以探測水下櫻花蝦的數量,進行航線調整。漁船沿著海岸,從北向南拖網,一趟次拖網捕撈,就要一個多小時。隨著天色漸亮,船員們忙碌了起來,開始第一次收網,網具從海裡拉起,捕獲的櫻花蝦,被倒入箱中,第一網的捕撈成績,大概倒滿兩箱,老船長笑說「勉強可以」。

捕撈上來的櫻花蝦,要馬上進行分類,林江龍的兒子帶著漁工,將不同的蝦種分開,挑出相似的刺蝦,集中需要的櫻花蝦。一尾尾鮮紅的櫻花蝦,就像海洋賜給東港漁民的珍寶,因為櫻花蝦是跟著洋流的洄游生物,平時潛藏深海,經過台灣時,只有在東港外海一帶,才會從深海上浮,讓東港漁民可以捕撈,獲得獨家財富。

林江龍捕撈櫻花蝦30多年,同樣面臨氣候變遷的問題,他發現,暖冬現象會讓櫻花蝦數量減少,影響漁民收獲。為了防止過度濫捕,東港漁民從十多年前,就採取登記制。整個海域,散佈著近百艘櫻花蝦捕撈船,全數都必須加入櫻花蝦產銷班,才能出海捕撈,捕撈時間也會開會決議,避免天天捕撈,一網打盡。

捕獲上來的櫻花蝦,極易腐敗,需要快速分類,立即冷藏。捕蝦漁船一般是從凌晨四點,捕撈到上午九點,就會盡快回航,保持櫻花蝦的鮮度。林江龍看著魚探機,開船來回捕撈,卻在第三次收網時,發現漁網勾破,無法再捕撈。無奈之下,只能回航,交出今天的漁獲。

一箱箱櫻花蝦上岸,林江龍今天的捕獲量不好,但是產銷班有互助的特殊規定。規定每船每日捕獲量,最高上限12箱,運氣好捕獲超出12箱的漁船,會將多餘箱數,分給不足的漁船。一方面避免漁船過度濫捕,一方面相互幫助。

拍賣場中,一車車櫻花蝦被推進場,等待賣家競標,各船依鮮度、品質獲得利潤,但是在產銷班的限量捕撈策略下,已經維持住一定價格,不會因為產量過高,造成價格崩盤。捕蝦有利潤,自然吸引青年回流,東港櫻花蝦產銷班,已經有許多第二代,跟著父親上船捕蝦,擔任漁業傳承的工作。

東港櫻花蝦產銷班,展現永續漁業的精神。在漁會與法令的協助下,十多年來產銷班不斷溝通,自行訂定限時、限量的作業規定,讓漁船不要過度捕撈,留下生物族群繁衍,反而在海洋保育的精神下,獲得長期而平穩的收入,讓漁業有著美好的未來。

從早期的競爭濫捕,到推動永續捕撈制度,林江龍是建立制度的推手,他高興可以年年有漁獲,更欣喜漁村第二代的加入,不再讓人覺得,討海捕魚是個讓人絕望的行業。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