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候鳥的季節,黑面琵鷺紛紛來到南台灣過冬。然而,七股潟湖近十餘年來因為沙源減少、海岸掏蝕、人為抽沙和突堤效應等多重影響下,沙洲快速流失,以往寬達好幾公里的沙洲,現在徒步不到半小時即可輕鬆橫越。
上周六(30日),天柏嵐45位會員志工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工作人員抵達台南七股,進行護沙、淨灘的生態工作假期,其中不乏第二次參與的人員,「為了一睹先前做過的痕跡,這次當然要來啊!」多位參與過的志工如此堅定地說。他們共完成77.2公尺的竹圍籬編織、20大袋海洋廢棄物的成果,守護了持續倒退的海岸線──頂頭額汕。
同時,透過淨灘行動,志工完成海洋廢棄物分類、統計數量,這次最大宗的垃圾為不明塑膠製品共2081件,位居第二、三位為塑膠飲料瓶(237件)、保麗龍(217件),再來則是餐具(119件)、瓶蓋(111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人員許惠婷表示,這些人類棄置的海洋垃圾如果任其漂流,很容易造成水鳥、海龜等海洋生物誤食致死,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潟湖消失影響的不只是海岸生態,更牽涉到潟湖內眾多養蚵人家的生計、台灣的牡蠣產業,以及以此為家的濕地生物們。北門社區大學更邀請志工以竹編圍籬的傳統方式將沙留下,這種看似精衛填海般的行為,卻有其一定的作用。儘管沙洲沒有明顯擴大,但竹籬攔沙多少也發揮了阻止沙洲流失的效果。
原本寒流來襲,卻在週末意外地出現好天氣,讓參與的志工臉上都有了一抹微笑,大夥一邊工作、一邊嬉笑、打鬧,好不熱鬧。「為了一睹先前做過的痕跡,這次當然要來啊!」先前參與過的志工們,個個堅定地這麼說。志工吳振宇表示,第二次來到七股,但一樣不會影響我們的熱情,期待下次還可以再為這片土地付出。
第一次參加的志工黃寶富表示,以前只有聽聞,實際體驗後覺得意義非凡。護沙淨灘的參與很簡單,但對環境都是一種幫助,希望之後再帶家人、朋友一同參加。這次活動的年輕新夥伴楊昀靜志工表示,身為一名每天只面對課本的高中生而言,今天真的很開心可以實際手做為土地服務,未來會繼續參加,盡我一份心力。
活動協辦單位北門社區大學主任柳秀慧額外感謝各位志工的服務,並請每一位志工記得這次為土地的付出。她說:「當你在沙灘插上竹枝,就表示對這地方的承諾。」也希望大家回去再分享給家人、朋友,讓更多人知道台灣西海岸的發展狀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12月21日還有最後一場的海客任務淨灘行動,詳情可參考「海客任務 清清海岸行動」活動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