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岸X檔案】「風頭水尾」彰化海岸濕地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台灣海岸X檔案】「風頭水尾」彰化海岸濕地

2013年12月27日
作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編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3年底召開「東脅西毒」記者會,揭露台灣海岸傷痛。西岸受汙水、廢棄物所害,早已傷痕累累,而東海岸亦正面臨開發威脅。即日起,環境資訊中心將結合《台灣海岸調察藍皮書》與徒步海岸行動者調查發現,連載一系列台灣最需關注的海岸議題,與您一同打開【台灣海岸X檔案】。

CASE NO. 5:彰化海岸濕地

彰化海岸濕地北起鹿港水道,南至濁水溪口,長度約26公里。

彰化海岸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Google地圖

風頭水尾處 潮間成海田

範圍涵蓋大肚溪南岸、漢寶溼地、芳苑溼地及大城溼地,面積廣達21,152公頃,為一片遼濶寬廣的潮間帶,退潮時最遠可往外延伸6公里長,有泥灘、沙丘、水澤、草澤等生態系,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包含大杓鷸、黦鷸、濱鷸等;濕地外海偶爾能見到瀕危的「中華白海豚」。潮間帶亦是漁民養殖牡蠣、文蛤、紅樹蜆的重要產地,為居民的海田。

地處濱海,冬天時常有強勁的海風,加上缺乏淡水灌溉,當地有「風頭水尾」之稱。因為天候條件嚴苛,附近多發展種植西瓜或牡蠣養殖業為主,台灣一半以上的牡蠣產自這裡。

牛車遊蚵田 濕地賞鳥樂  

除了濕地景觀,大城濕地上有片發展良好的紅樹林,與其他的喬木、灌木等防風林,形成全國最大的鷺鷥林,長年棲息著小白鷺、黃頭鷺、牛背鷺等鳥類;到了4~6月的繁殖季節,棲息的鷺鷥往往達到數千隻之譜。

由於在泥灘地上車輛不易行走,為了載運收穫下來的牡蠣,當地居民至今都還使用傳統牛車作為載運工具,是相當具有傳統特色及傳承意義的一項產業。今時今日居民也將「坐海牛,遊蚵田」發展為在地觀光旅遊的體驗項目之一。

當地居民使用牛車載運牡蠣。(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