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隔熱、防漏水,台北的住宅常見「頂樓加蓋」,雖是特色但也顯得雜亂,如果讓高中生來提出改造方案,會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35位參加「太陽種子冬令營」的高中生,親手做出模型,從永續、能源與環保的觀點,為西門町、南機場、大稻埕、民生社區、大安區等地提出「屋頂上的100種生活」。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師生團隊「UNICODE」入圍歐洲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Solar Decathlon Europe,簡稱SDE),與台達電子公司合作,將在6月於法國凡爾賽宮花園中打造一間「蘭花屋」,設計出具有調節溫度、換氣、雨水回收、太陽能發電功能,甚至能住人的綠建築,也是改善台灣頂樓加蓋的方案。
這是台灣學校首次入圍SDE決賽,而交大建研所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也於2/7~2/9合辦「太陽種子冬令營」,進一步以實驗研討方式,輔導高中生打造台灣節能屋頂,展現年輕學子對台灣城市的未來想像。
「蘭花屋」改變天際線 省思都市居住問題
「UNICODE」團隊成員林家豪解說,他們分析台北有將近一半空間為4到5樓的公寓與街屋,但這些居住空間充滿了頂樓加蓋與鐵皮搭建,給人雜亂的視覺,因此提出蘭花屋構想,企圖改善亂象,希望讓台北有更好的天際線,老屋也得以再生,甚至可提供社會住宅給買不起房子的青年世代。
領軍的交大建研所所長龔書章表示,除了改善頂樓加蓋,作為省思台灣都市與青年人居住問題的契機,更希望引起年輕學子關懷環境、參與公共事務,做出影響台灣的事。因此團隊在積極備戰SDE大賽之外,也舉辦此冬令營與展覽,更開放名額選出一位「能源教育青年大使」一起到法國參賽,隨隊觀摩,盼推廣能源及環境教育。
竹中最佳團隊:活化老屋、爭取青少年活動空間
參加營隊的35位高中生來自建中、北一、附中、中山、中正與新竹高中等校,其中新竹高中奪下最佳團隊,成員陳彥廷更當選能源教育青年大使。該團隊提出以環狀天橋串連西門町街區屋頂,希望藉此活化該地許多閒置的老屋3、4樓,也爭取遭商業活動擠壓的青少年次文化活動空間。
陳彥廷指出,規劃中除了綠化與安裝太陽光電設施,更配合西門町的青少年潮流特色,在屋頂上安排所需的滑板、單車與舞蹈展演與練習場地;閒置的老屋樓層可作為文創工作室與藝廊,還有鬧中取靜的咖啡與書店區。該區樓房高低起伏的落差,也讓團隊想出了空中天橋、與貨櫃市集等創意。
「我想我們會得獎,是因為真的呼應了基地的需求。」帶隊老師吳安芩表示,比起其他住在台北的學生,新竹高中團隊其實沒有人到過西門町,甚至原本對西門町有些並不正向的印象。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還特別跑去實地觀察。他們發現,許多老屋一、二樓是店面,三、四樓以上都閒置,是團隊最在意並想改善的部分。吳安芩肯定這樣的營隊與課程,讓學生得到目前學校教育中欠缺的「做些什麼、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
保留老房子 年輕人的未來期待
綜觀各組學生的提案,多將青少年、老人與社區交誼的需求都放上屋頂,透露出他們對未來的期待。例如中山女中團隊對大稻埕的規劃,便將新設施都放在外圍,甚少更動中間迪化街的老屋。「這些老房子留下來比較好」、「這就是它既有的特色呀!」、「我們覺得這是老一輩人的回憶」,對於台北目前隨處可見的都更,她們感到不捨。
這些高中生對台北的提案,將參與交大建研所的「關於城市的一堂通識課」展覽,於2月9日至16日,在台達陽光大樓(台北市內湖區陽光街256號)展出。民眾可搶先一睹將出國比賽的「蘭花屋」模型與設計故事,還有建築模型與文件,蒐集了許多民間對於城市的問題與想像。15日更有城市講堂活動,包括郭英釗、張清華、豐田啟介、張樞、曾瑋等名建築師都將到場開講。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