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5日
作者:吳岱芝
近期國內每年興起的櫻花熱,早已揭開序幕,賞櫻花的擁塞車潮人潮年復一年可能又將再造成盲從的一股轟動。賞櫻無罪,但一度的狂熱不但破壞棲地,生物多樣性降低,也讓人們忽視台灣這塊土地上原生物種的美麗。
時序進入二月,天氣依舊冷颼颼,一波波寒流的襲擊已讓許多櫻花提前盛開,春季賞花的電視廣告及宣傳早已開始陸續出現。而近日也於台北捷運車廂看到馬告春花季的宣傳海報,旅行社打出明池樂活二日遊行程,吸引遊客報名。只是,海報裡的馬告春花季,主打的重頭戲依舊是櫻花。
但其實,馬告(又稱山胡椒)也是一種植物,開出淡雅的黃色花朵一點也不輸櫻花。約在每年2月開始,枝頭點點上小巧玲瓏的淡黃花苞也開始揭露春天的到來,一簇簇點綴著棲蘭山。
在泰雅族等原住民族生活中,馬告為非常重要的食物調味品,而由於以前棲蘭山上生長著許多馬告,因此棲蘭山也被族人稱為馬告,只是現在馬告數量已不復從前,然其名稱的背後,依舊彰顯著原住民祖先傳統智慧及生活精神代表。我們應該學習欣賞並重視台灣原生動植物,而非因為外來的盛行風氣覆蓋真正屬於這片土地的美好。
或許還有很多民眾不是很了解為何大量的種植櫻花不是件好事,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即與生物多樣性有很大的關聯。生物多樣性簡單來說,即是一個地區物種的多樣化,當此地生物種類豐富度下降,此環境間接涵養的生物種類就會降低,而物種降低,反過來將導致棲地變得易脆弱,較經不起自然災害的衝擊。
而原生動植物,經過長期與環境、氣候的適應,早已演化出一些與該環境共存的好本領,即使是路邊的一株原生小草,雖可能被人類視為雜草,它也是經過長期演化及數代淘汰競爭下的勝利者。
因此,當我們因為一時的盛行,為了人潮錢潮而移除在地植株時,已經在生態環境中降低生物多樣性,邁向單調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