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專題 | Page 34 | 環境資訊中心

年度專題

2021-06-07 10:45
去年沒有颱風,今(2021)年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興建壩體能把水攔下來,同時也會攔住砂石。淤滿,就是水庫壽終正寢的時候。為...
2021-05-31 09:31
台灣中南部,碰上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新竹頭前溪、台中大安溪、大甲溪,到雲林濁水溪等河川,陸續有河段發生斷流情形。 台灣中南部,碰上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陸續有河段發生斷流情形。 台語有句俗話「先顧腹肚,才顧佛祖...
2021-05-31 09:28
2020年11月開始,台灣西部拉起缺水警報。原本期待5月能像往常一樣降下甘霖,沒想到梅雨姍姍來遲。眼看梅雨季雨量不樂觀,桃園從5月21日起,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新竹地區也可能從6月1日起,進入供五停二的紅燈。 桃園除了石門水庫...
2021-05-31 09:25
2021年5月13日和17日,全台發生分區輪流停電,停電的原因是什麼?電真的不夠嗎?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不斷上升的用電量,如何應對種種變局? 停電當時,正召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 5月13日下午,...
2021-05-24 10:50
島民們攜手對抗新冠肺炎,走過一輪春夏秋冬,但在迎接第二回合的夏季前,病毒終究在島上,爆發開來。 平日人聲鼎沸的台北艋舺龍山寺,幾乎不見人影;假日熙來人往的西門町,陷入一片死寂。 平日人聲鼎沸的台北艋舺龍山寺,幾乎不見人影...
2021-05-24 10:20
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發生以後,台灣,尤其雙北,進入「民眾自動封城」狀態,馬路上空蕩蕩,人們會花更多時間待在屋子裡,這是一段沉靜的時光,剛好可以更親近地感覺一下,不管是住家還是辦公空間,我們生活其中的建築,是庇護了人的生活,還是打擾了人的呼吸。 ...
2021-05-24 10:00
2021年5月下旬,台灣疫情上升,政府單位與民間公司緊急分流,各級學校停課。這樣的措施,能不能阻斷病毒傳播?如果疫情擴大,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買菜購物、自我篩檢,要怎麼樣建立生活的秩序?海外台灣人度過疫情嚴重的時期,看看他們的經驗,有...
2021-05-10 10:13
位在高雄楠梓和大社之間,有座從煉油到炸藥都允許製造的大社工業區,距離最近的民宅僅約120公尺。28年前,經濟部曾答應,會遷廠、降為無煙囪的乙種工業區。如果政府信守承諾,2018年時,大社工業區就該關廠、遷移,但如今已是2021年,區內廠商卻...
2021-05-10 09:56
水力發電,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自產能源,近年在能源轉型的呼聲中,更是受到重視。在花蓮,有兩個歷時十多年的水力開發案,正準備要重新啟動。 花蓮有兩個歷時十多年的水力開發案,正準備要重新啟動。 花蓮縣卓溪鄉 豐坪溪水力...
2021-05-07 10:11
「原民狩獵有(沒有)問題?」系列報導中,首篇嘗試探討狩獵與保育是否衝突,而後從生態學者的視角,爬梳野生動物族群趨勢與狩獵的關係。但是,為什麼目前狩獵的相關討論都聚焦在原住民族群?文化會變動,也會消長,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有何重要之處,需要特別保...

頁面

訂閱 RSS - 年度專題 訂閱 年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