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善生活全面進化 工作假期十年精華報你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境友善生活全面進化 工作假期十年精華報你知

十年一刻生態工作假期分享會系列報導二

2014年12月15日
本報2014年12月15日台北訊,洪郁婷報導

2006年花蓮南華工作假期。修復菸樓,志工們開心的露出製作泥牆後沾滿土的雙手。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什麼是生態工作假期?「生態工作假期即是結合志工服務和生態旅遊的度假新形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生態工作假期專案負責人周昭蕊,提供了一個簡潔的說明。在保護生態及棲地的行動中,志工重新連結人與自然的關係,建立起友善的互動方式,而生態旅遊則以「負責任的旅遊方式,顧及環境保育,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

周昭蕊:檢討再修改,邁向友善環境終極目標。攝影:洪郁婷

環資自2004年開始引進生態工作假期,至今10年,民眾對工作假期逐漸熟悉、接納,不只讓民眾希望為土地付出的心有了實踐的機會,其他NGO團體、社區組織、甚至政府單位也開始採用工作假期模式來募集志工人力。

10年來,環資舉辦過大大小小共131梯次的工作假期。汲取每一次工作假期的檢討內容、志工回饋,或是在早期和德商拜耳合作的經驗裡,環資學習到精準嚴謹的活動規劃;每年互訪日本姊妹會明日香的工作假期,看見友善環境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巧思;參加國際工作假期許多新的體驗和感觸,讓環資生態工作假期不斷進化,不論食衣住行育樂,每一次行動都更友善環境。

出一張嘴愛地球

度假旅遊,享受美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周昭蕊表示,實踐負責任的生態旅遊並不難,只要事前跟餐廳溝通好,要求使用在地食材、永續海鮮,生態旅遊照樣可以吃得彭湃。

2014 年雲遊山海工作假期中,無塑包裝的在地食材。有蔬菜也有大廚自己去捉的海鮮。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有鑑於生態工作假期經常在環境敏感的地點舉辦,光是「吃」就需要再三考量。2005到2008年環資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辦理移除外來種生態工作假期。餐點從一開始的便當、早餐三明治和超商飯糰,產生大量的廚餘和塑膠垃圾;後來為了避免剩食,改以自助輕食,並要求合作廠商以盒裝取代一次性塑膠袋,將垃圾數量減到最低。

自備餐具是最簡單、最基本的環境友善做法,環資也會提供環境友善的清潔劑,讓志工清洗餐具。但是考量食物的油脂對環境是一種負擔,在陽明山舉辦的生態工作假期裡,環資選擇將餐具擦拭過後,請志工帶回家再清洗。

在追求環境友善的過程中,周昭蕊推薦一項外帶食物:粽子。她解釋,綁粽的棉繩可以在高溫殺菌後重複使用,粽葉則可自然分解,可說是集友善環境的大成!

衣著也講究 為什麼要拒絕輕便雨衣、防曬乳

從海豚胃中取出一件完整的輕便雨衣。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除了吃,食衣住行裡,穿衣的選擇也是友善環境的關鍵。周昭蕊以自身經驗為例,在超商買到的輕便雨衣,常常出現剛穿上就破了,一秒變垃圾的窘況。因此環資生態工作假期的行前通知裡,一定會請志工不要使用輕便雨衣,可以用機車雨衣或是防潑水的外套替代,或至少選比較材質較厚的輕便雨衣。

在衣著輕薄的夏天,人們常以防曬乳代替衣物阻擋陽光的侵害,但是大部分的防曬乳都會造成珊瑚白化,周昭蕊表示,友善海洋的防曬乳是買的到的,選擇藥妝或是清潔產品時,也需要多留心是否含有對環境造成負擔的成分。

工作手套則是工作假期裡不可或缺的利器,儘管清洗後重複利用,手套總有鬆脫、破損不堪使用的時候,這樣的手套經過志工的巧手,重新剪裁縫製成一隻隻小巧可愛的白熊,由心愛的主人收藏呵護著。

選對住宿和交通方式 用當地的步調旅行

2014年雲遊山海工作假期,志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移動。工作人員秀出一長串車票。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資舉辦的工作假期,通常規劃志工住在當地人經營的民宿,或是租下居民家中的空房,以最直接的方式支持在地經濟。這樣的住宿規劃,也讓志工和當地社區有更多互動,留下更深刻的旅遊印象。

不同的行動方式,對環境造成的負擔也不同。一開始的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在主管單位的同意之下以汽車運送器材,2008年開始改用徒手搬運,一群志工浩浩蕩蕩搬運器材,這樣不尋常的舉動,還曾經遭到民眾舉報呢!段時間後,常上山的民眾也就見怪不怪了,甚至能向其他遊人解釋,這些是要來移除外來種的志工。

2014年的雲遊山海工作假期,環資讓志工自己搭大眾交通工具到部落集合。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不同的工作假期地點移動,適應各地略有不同的的公車系統,用當地的步調旅行,聽車上阿美族婆婆和司機話家常,是最道地的旅遊方式。

寓教於樂 從做中學的工作假期

每一場生態假期都是知識的傳承。工作假期中安排導覽解說,增加自然生態知識,讓旅遊不再走馬看花。周昭蕊說,工作假期通常附帶教育功能,在陽明山移除外來種的工作假期,就像是一場實境秀,池裡的志工們賣力的移除外來種,岸上志工向遊客解說外來種的危害,把握機會進行環境教育。

和在地社區的文化交流,讓志工在玩樂中學習,學習傳統生活智慧。透過志工的肯定回饋,也讓居民重新體認的家鄉的美好,增加當地居民參與棲地保育的意願。

這是環資生態工作假期的第一個10年,藉由行動的設計、規劃,讓參與者從「知道」到「認同」最後達成行動上的改變。下一個10年,環資期許讓「工作假期」的觀光旅遊產值成為在地的綠色經濟來源,達成旅遊、保育與地方發展共創三方共贏。

2008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改以徒手搬運器材。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