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究院剛起步 人、船、設備都缺 代理院長:已規劃逐年補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洋研究院剛起步 人、船、設備都缺 代理院長:已規劃逐年補足

2019年11月2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經過多年討論,國家海洋研究院終於在今(2019)年4月24日成立,各界期望海洋研究陣容更加堅強。但目前海研院委外研究的規模約達研究經費六成,曾有立委質疑過高,代理院長邱永芳則表示,目前欠缺研究院區、也沒有研究船,已規劃明年補足人力、籌建研究院區,後年起逐步補足設備。此外,也冀望現有研究船隊的研究量能加以整合,達到更大效應。

而隨著離岸風電的發展,愈來愈多的開發前往海洋,針對離岸風電發展對海域可能造成的影響,海研院也已進行相關研究規劃,期望透過跨部會合作,進一步整合風場內的研究資料。

國家海洋研究院代理院長邱永芳日前出席「離岸風電成果總體檢公聽會」,說明海研院在離岸風電相關的研究計畫。攝影:陳文姿

國家海洋研究院代理院長邱永芳日前出席「離岸風電成果總體檢公聽會」,說明海研院在離岸風電相關的研究計畫。攝影:陳文姿

研究量能不足  委外計畫占比過重遭疑

本月初(7日)立法院審查洋研究院2020年度預算,海洋研究院提出總預算2.5億,包括一般行政1.36億與海洋研究1.16億。首先被立委點名的就是「海洋研究業務」中的委託研究。作為國家海洋研究院,委外計畫卻高達15項、6,900萬元,占海洋研究業務的59%,總經費的27%。立委吳琪銘更質疑,2020年預計辦理的15項計畫全部都是委外辦理,不利海洋研究。

邱永芳受訪時說明,海研院也希望培養自己的研究能力,但現況是人力與設備跟預算都有限。作法上,並不是將計畫全部委外,而是讓海研院人員與委辦單位合作研究,等到海研院的人員與設備補上,就會逐步把委辦經費降低,提高自辦研究的比例。

對於外界的高期望,邱永芳遺憾地表示,還需要時間,無法一蹴可成。他解釋,海研院現在只有租用的辦公室,沒有研究院區,設備也難進駐。計畫是2020年補足人力,預計聘請80人。2020年也會開始籌建研究院區,預計2021年會逐步編列研究設備的預算。

培養研究船隊耗費鉅資 海研院盼整合現有資源

目前主要海洋研究船隊為科技部所有,海研一號、二號、三號,分別由台灣大學、台灣海洋大學及中山大學管理。2018年最新啟用的勵進研究船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管理。新海研二號及新海研三號研究船才剛於今年7月與8月完工。海研院本身則沒有任何研究船隻。

邱永芳表示,海洋研究船的管理、運行、維護、研究人力、研究設備、油費昂貴,以目前的四艘研究船為例,總共一年就要花上八、九億。與其海研院再造新船,應先做的是整合研究,減少人力與時間的耗費。這也是國際趨勢,日本、韓國、法國、德國都採這種作法,集中研究量能。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海洋研究船-勵進。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海洋研究船──勵進。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離岸風電發展  風場內外整合更加迫切

在離岸風電場海域相關研究上,海研院今年進行了水下噪音與被動式聲學監測網先期規劃,預計明年進行風電場海域的生態監測、水下噪音和鯨豚聲紋資料庫建置、鯨豚族群健康評估之研究、基樁防蝕工程對生態環境之影響評估、漁業多元利用方案研究。

由於離岸風場必須在開發前都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已經累積相當的環境研究資料。邱永芳表示,風場外會有全國的監測網,但風場內、外是延續的,他還是希望能獲得風場內的資料,加以整合。現在已經有部分資料進入國家研究院的資料庫了。

他也承認,海研院的成立時期較晚,離岸風場的事業主管單位是經濟部,要直接與風電開發商談資料整合,還要透過部會溝通。海洋資料收集研究很重要,部會各有專長,需要談合作,海研院不會置身事外。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