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抱翅膀反不能飛」 舞作「慾翼」 談東海岸開發愛恨情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緊抱翅膀反不能飛」 舞作「慾翼」 談東海岸開發愛恨情仇

2014年06月30日
本報2014年6月27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在台東縣政府門口,本是同部落的人為了美麗灣分成兩邊,他們穿著一樣的衣服、嘴裡唱著一樣的歌,但卻已經分裂對立。」難忘2012年底美麗灣補作環評當日的景象,曾於華光社區、大埔農地演出現代舞,號召公民關心的舞蹈家蕭紫菡,6月中在台東都蘭,與泰源國小學童及都蘭山劇團青少年演出舞作「慾翼」,探討慾望來襲時,人們價值觀不再相同,所產生的矛盾衝突。

「慾翼」劇照,郭政彰攝影

暫停「土地計劃」  返回部落與孩童共舞

蕭紫菡以大片佈滿流蘇的黑布作為「慾翼」,當她舞著慾翼進入後,原本安靜、堅定、團結、無虞的孩子們開始有了扭曲的變化。4位都蘭青少年,原本應情同兄弟,卻開始相互打鬥,只為爭奪那片慾翼。此時從天而降大量金色、紅色、黑色小珠子,只見孩子們如觸電般的扭曲,並開始用盡全身力量拼命而盲目的撈著、搶著,想將滿地珠子據為己有。

蕭紫菡2013年發起「土地計劃」,為了替土地發聲而號召了一群素人舞者,陸續在華光社區與苗栗大埔演出。選擇在議題現場展演,盼讓稍微聽過爭議的公民有機會走到現場,而更有感觸。除了具備濃厚的社會關懷之外,現場實際演出的獨特氛圍,在藝界也得到頗高評價。但蕭紫菡目前選擇暫停土地計劃,反而選擇與她3年多來不間斷前往教舞的泰源國小學童共舞。

不強烈批判  慾翼討論爭議源頭

相較於之前的土地計劃,為了替特定議題發聲,要把公民「拉進現場」,此次「慾翼」則是「從土地長出來」,不似前作明確挑明了事件,並做出強烈批判,反而回頭討論這些爭議的源頭。

「這支舞是在講想要又不能要」參與演出的泰源國小畢業生林雅觀如此解讀。正如美麗灣等開發案在東海岸一一出現,引發出兩股力量的拉扯,大人的紛擾,其實小孩靜靜的看在眼裡,也思考著。「他們兩邊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想法,都有他們覺得好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哪個才是對的,但是我還是比較偏向反對,因為土地本來是族人可以共享的。」都蘭國中畢業生許宇祥這麼看待。

學習  以肢體表現貪婪

「想像你的靈魂一點一點被拔走,你用上全身的力氣來抓來撈,然後,重重摔下來!」在蕭紫菡的引導之下,孩子們學著用肢體表現什麼是「貪婪」。

蕭紫菡表示,選擇流蘇作為舞衣上的裝飾,除了呼應原住民傳統中,有能力與智慧保護部落的成員才有資格配戴老鷹羽毛;她更想說的是,其實這群孩子與東海岸,早就擁有可以飛翔的羽翼,卻在開發力量來襲、人心學會貪婪後,逐漸忘了自己擁有的能力與自信。

「慾翼」劇照,郭政彰攝影

永續是什麼?  土地價值需以嶄新眼光看待

在舞作慾翼中,泰源國小張宇浩從地上撿起一顆珠子,仔細端詳一陣後,選擇將珠子送給許宇祥。那時許宇祥雖在與部落兄弟的打鬥中獲勝,搶得了慾翼,但緊緊抱著慾翼的結果,卻是怎麼也無法飛舞起來。面對張宇浩的禮物,他手懸在空中,遲遲無法收下。

蕭紫菡解釋,張宇浩手中的珠子其實本來與地上其他的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但換個角度細心看,卻發現了它的獨特價值。正如東海岸需以嶄新角度找出它的真正價值。而許宇祥的遲疑,不但代表人們現在已習慣了互相競爭;對於有人願意分享,反而感到困惑與質疑,更表現了不管是東海岸或整個台灣,目前對「價值」與「價格」兩者認知上的衝突,例如有些人會提出部落為主、生態為主的發展,希望以永續為前提,但對接受了大型開發才能生存這種思維的一方來說,卻還不能理解這樣的價值觀。

「慾翼」劇照,郭政彰攝影

何處是偏鄉?  部落孕育珍貴生命力與創意

蕭紫菡與立賢基金會合作,每週定期到台東泰源國小教學,3年多來,對學童而言是獲得了持續陪伴,並因此提升了信心、沈穩與專注力。但對蕭紫菡而言,看著這群居住在安靜的泰源幽谷孩子身體內蘊含的力與美,與其說3年來她將孩子訓練為她心中想要的舞者模樣,更不如說這些學生成了她的靈感來源。

因此蕭紫菡強調,雖然教舞起於一個「協助偏鄉」的計劃,但在過程中,她對「偏鄉」兩字反產生疑問,「到底哪裡是偏鄉?台北又有什麼了不起?」東海岸擁有豐富資源,也孕育出生命力與創意,這些反而在大都市卻難尋;與其用都會的眼光同情偏鄉的缺乏,不如換個角度找出偏鄉獨特的珍貴之處。

蕭紫菡訓練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賴品瑀攝

舞蹈走入孩子生命  帶出自信與成長養分

泰源國小教師張清和表示,參與演出的孩子不乏家庭有些問題的學生,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趕快捐筆錢、給予物質幫助來快速解決眼前問題,不過他認為,願意伸出援手、提供長期陪伴更為重要。

張清和指出,在演出中不但可見這些孩子能動能靜,比起同齡、甚至成人更加沈穩、自信,是讓這些孩子可以更堅定面對未來的能力與養分。他也聽到學生說「我以後要開卡車賺錢,繼續學舞」的童言童語,顯示舞蹈確實走進了這些孩子的生命,且他們真心喜愛。

相對於泰源國小學生走出幽谷的一鳴驚人,在最後階段加入的4位都蘭青少年,不但早已習慣遊客熙攘,也曾參與都蘭山劇團與歌手舒米恩的演出,對舞台一點都不陌生。他們面臨的挑戰反而是收斂與如何傳達內心想法,許宇祥與黃皓偉對於自己能堅持撐過這樣的挑戰,也感到成就感與受益不少。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