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濕盟:責任栽種大豆 維持濕地品質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國際濕盟:責任栽種大豆 維持濕地品質

2014年07月24日
作者:Marta Andelman(國際濕地聯盟);賴雯瑄編譯;馮加伶審校

豆腐、豆漿的消費者,尤其是肉食者和有開車的人,都應該正視種植大豆所造成的影響。

為什麼呢?因為70%的大豆種植是為了提供家畜飼料,用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肉類需求。而加速大豆種植範圍的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供應生質柴油。正當大家體認到大豆的價值,其擴張卻已對南美洲的重要濕地和森林造成不利影響,並違反土地權。因此,許多非政府組織正努力「綠化」大豆產業。

洪水風險升高

大豆種植的範圍的持續擴大會威脅到濕地生態系,阿根廷巴拉那三角洲(Parana Delta)這個重要的濕地,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阿根廷巴拉那三角洲(Parana Delta)。圖片取自flickr CC授權照片,Roberto Savary攝。

國際濕盟阿根廷分會(Wetlands International Argentina)成員布蘭科(Daniel Blanco)表示,「三角洲是一種極為難得的天然濕地生態系統,能夠降低水災和旱災的影響,擁有保護海岸和淨化水質的能力」。過去幾年來,大豆種植區如脫韁野馬擴張,以對三角洲產生不良效應;例如,約有一萬頭牛從阿根廷潘帕斯( Argentina Pampas)移至巴拉那三角洲邊緣和其中的島嶼進行放牧養殖。為了使三角洲適合放牧,原本自然流動的河流和溪流已經被排水系統及填土及堤防建設所取代。

丹尼爾說:「這讓洪水的威力更強,並降低了濕地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此外,大規模放牧的施作,導致2008年的大火,對該地區及其周圍地區皆帶來負面影響」。

農藥為另一隱憂

三角洲內大豆種植範圍的擴大,也意味著農藥的噴灑使用加劇。農藥會嚴重影響水質、野生動物和漁業,最終影響當地社區環境和居民生計,如傳統漁業和養蜂業。此外,三角洲的居民大都直接取水飲用,沒有經過任何處理。

西班牙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飲用水取自拉普拉塔河(La Plata River),而其河水的來源就是從三角洲流入的。雖然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水有經過處理,但是去除農藥的作業費用非常昂貴。

良心大豆圓桌會議

「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的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機制,盡可能地分享相關知識與強化談判的技能,並參與像良心大豆圓桌會議(Roundtable of Responsible Soy ,簡稱RTRS,制定大豆商品的永續規範與趨勢的組織)這類型的國際會議。」負責大豆計劃協調的珍海因里希(Jan Heinrich)表示──珍是濕地國際組織的成員,參與農藥議題的群組,並對RTRS標準提出修改建議,盼能用更好的方法管理濕地。

維護阿根廷濕地  有賴立法制定標準

大豆在阿根廷的經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大豆的耕種活動為過去幾十年來土地利用的主要驅動力。2012年,我們的工作著重於推動可保存、恢復及持續利用阿根廷濕地的全國性法律,定出最低標準供遵循,類似於公共政策的建議。

2013年11月,該聯邦法案收到參議院的批准,現在已進入眾議院,等待立法機構的最後核定。「我們認為這個法案,有助於對阿根廷濕地的保育和管理,會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丹尼爾表示。

南美大豆種植實際監測狀態

為了提高大眾對大豆種植與環境和社會影響的認識,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與來自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和巴西、以及國際合作組織像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Both Ends等夥伴,最近成立了OSAS(Socio-Environmental Observatory Soya)。OSAS的主要目的是監控大豆的種植地區。「我們希望,無論是在生產國或進口國,這些數據將提供對話的基礎,影響政策規劃,及生產產品環境的永續管理。」珍做出上述樂觀結論。

※ 同步刊載「台灣濕地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