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讀自然】災後5年 重建才開始!《防天災 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 | 環境資訊中心
秘讀自然

【秘讀自然】災後5年 重建才開始!《防天災 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

──訪陳永龍、丘延亮提示幾個重點

2014年09月03日
作者:林倩如

莫拉克風災屆滿5週年,伴隨推動災後重建所制定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於8月29日畫下句點,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也將解散,與災後重建相關各項事務亦回歸相關部會及各級政府單位接續辦理。官方卸牌宣示任務告一段落,災民身心與家園重建有成的新聞字眼令人夏暑發冷,加上去年88news暫停腳步,可供發聲的管道變更少,災害逐漸被(誰)淡忘之際,重建的腳步其實不曾歇息……

被政府遷下山的新好茶部落在八八風災全數掩埋在溪床裡。圖片提供:台社。

被政府遷下山的新好茶部落在八八風災全數掩埋在溪床裡。圖片提供:台社。

《防天災 禦人禍》集結了兩位作者知踐於行之學思理路,丘延亮和陳永龍互為夥伴,自1993年籌辦原住民口述史與民族誌田野研習營起,經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長期參與原住民部落重建及各項協力工作。丘延亮嚴肅表示,不能由八八講起,必須追溯九二一從頭到尾的建設,很慘痛的經驗,至少這次災民不是欠下幾百萬來重建家園;邵族是個正面經驗,不管有多麻煩最後讓族人住在一起了且不欠錢,得避免九二一的錯誤。

你以為的「重建」僅是「安置」

陳永龍(以下簡稱陳):前幾天才在立法院開廢止重建會的檢討公聽會。嚴格來說,到現在還只是某種程度的「安置」階段。說救災不力應變無方過程牛步化都好(何況真正救災的也不是政府,是靠社會民間自力救濟),更明確來說,特別條例廢止後,把人禍性質的框框架架全部拿除,回到原民主體性,生活重建才有可能,重建才有機會開始!最好連永久屋契約、特定區域、安全堪虞區域等等劃定都一併廢除!

原民對於選址、如何重建早有想法,這些好的想法被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機器不斷否決,拉扯、一直退後妥協,但原住民部落迄今並沒有真的完全輸掉。群性的他們沒有瓦解,仍是聚集住在一起,社會關係是重整了,但沒有被擊破潰散而流落離散。天災只有當下,論述重點在「人禍」,既然是人禍,就可以消滅。所以如果是災後遷村,就該恢復原始生活方式包括耕地獵場公墓等規劃,而未來如何重簽違反人權、造成難回原鄉的三方契約為下一波進程。

丘延亮(以下簡稱丘):救災,不是房子問題,部落一旦變成房子,重建就完蛋了。時任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宣佈永久屋政策,然八八雖然在諸多不合理的條件之下,至少達成聚居的先決條件,在此意義上,安置跟九二一是不一樣的;歷經多年,它還是沒有辦法消除部落主體對於生活所做出的具體努力,可以看到希望和生計,堅實地點滴恢復著。不只是政策的檢討或攻擊,在立法院鬼打牆,實際地肯定、推廣讓更多人看見原民創造性的適應、傳統生態知識的重要。不合理的都要廢止,讓孤立的案例不再孤立(指第二篇〈部落再生成與另類出路的各個側面〉),成為一段重建的原則。

(左)丘延亮、(右)陳永龍。攝影:林倩如。

(左)丘延亮、(右)陳永龍。攝影:林倩如。

永久屋新思維×上下部落空間

陳:永久綑綁的烏龍事件,簡稱永久屋。被永久屋綑綁著,族人想要活出跟土地產生連結的生活,變得滯礙難行;比較慘的反而是當初為了孩子就學把戶籍遷移到都市的原住民,老家被毀了回也回不去,永久屋的配置也沒他們的份。然而,幸運的是部落多數的家戶都還住在一起,所以原本的社會互助系統依舊在運作;因此,不能只看到社區表象型態,而該把永久屋用另一種邏輯理解,亦即主張「上/下部落」的社會空間,永久屋乃部落集居「工寮」之中繼概念。以前原民在山上有獵寮落腳以狩獵動物,今天變成到城市獵工資,永久屋如同集體獵寮;但上山、回家的路一定還要在,慢慢復原山村生態,部落為什麼一定要辦尋根就是這原因,重返幼時記憶裡情感之地,心靈依歸的祖靈地。何況不管劃定什麼,線是死的,即使看不見,族人照樣活得好好的。

原住民幾千年來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累積了靠大地維生、共同演化的智慧,現代人與自然的分離,則產生一大堆問題。因此,原住民的原始生計模式,提醒我們應該重新與自然取得互動,從居住材質到社會互助系統,於此過程中降低物質需求。同樣的,部落永遠都存在政治,選舉時期尤其典型,是一種比漢人系統複雜又糾結的家族性政治,多數人搞不清楚,不過該網絡還在。

丘:用詼諧的角度來看,野人自然活出與野外共存之道,原民被漢人服貿了60幾年也沒有垮啊。像大社幾戶人家為維護文化主體性一直住在舊部落,他們撐住了,這很重要!現代的社會關係遠比古代複雜,像禮納里有9個教會,針對不同議題以不同社會組織相應,文化政治的精細,對立或消解,嗅得到裡面的細節,其存在是必然的,也不是好或不好的問題。

有機循環的重建份子

這本書切分三大篇,第一篇藉八八風災後民間自主力量的生存抗爭和原住民面對災禍的主體重建和部落再生成,爬梳〈天災/人禍的認識與理述〉;第二篇借取相關理論架構與重要概念,建構生計社群和家園政治的論述,以4個田野報告補充回應;第三篇〈我們的社會要走到哪裡去?〉則以原住民家園政治、部落再生成和生存抗爭的個案,強調屬文化主義的生活共同體和生計社群的重要,以此映照發展主義下非關服貿的台灣出路。原住民之於家園政治的自治行動,化成希望的資源,呼應著行動者歸來及日常生活踐行。

丘延亮表示,災難於部落具有兩面性,一是過去依賴政府資源導致斷絕人和自然的關係,遭逢壓迫時釋放出創造力,比如Sa'owac Niyaro' 撒烏瓦知部落;一是因此被摧毀。在在提醒著台灣政經局勢處逼危殆困境,如何轉化學習原住民長久被(文化)殖民卻活出來的不思議韌力,一步步踏實台灣社會載體之永續再造。

而八八重建錄同時啟示了環境裡作為生態人的三種維繫,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超自然。災後也冒出不少NGO、聯盟,覬覦資源分配,五年過後,消蹤掩跡自顯慈善真假,然「搞清楚誰是/不是也不重要了,外界資源退場,現在真的才是重建的契機!重建不用大張旗鼓,或許也不希望被看見。重建組織應該事情做完後就腐爛,非常有機,以自我消滅為主。」陳永龍說。的確,形式或實質何必自擾,會消失的就該消失,道法自然。

封面作品〈百步蛇的老朋友〉,出自排灣族藝術家Sakuliu Pavavalung 撒古流‧巴瓦瓦隆。一條百步蛇凌空穿梭數張旗面,近500年世界史自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明鄭、晚明、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等等外來政權出入統治台灣/原住民時間流淌,招呼一聲都是老朋友啊,超越譏諷帶點幽默實則自信,就算改朝換代,傳承文化守護者/智者的百步蛇精神,不會隨之更替、消亡。

原住民/災難政治,台灣/國際,人類/一個地球,《防天災 禦人禍》沉吟對照如此深邃的多元省思,由部落再生成宏觀擴散至天地四方,並期待回音韻唱。


《防天災 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書籍封面

《防天災 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

作者:陳永龍、丘延亮
出版社: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30日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