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造屋 是我們的溝通方式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協力造屋 是我們的溝通方式

2014年09月24日
作者:社團法人台灣汗得文化協會

2006印尼亞齊協力造屋,圖片提供:汗得學社耐下性子鑿榫眼、做榫頭,一次次走台觀察試組裝,修改再連結……

2014年8月,汗得學社號召了一群老朋友到澎湖協力造屋,他們不是專業蓋房子的人,但只要拾起鑿刀與木槌,「蓋房子」的活兒,在工頭的協力組織下,可一點也難不倒他們。揮汗如雨的8月天,從工地傳來的笑聲與工具聲,我們一起「蓋房子」,一起呈現對生活與自我的期望。

以協力對話 汗水中,連結過去與未來。

一直以來,汗得都把「蓋房子」視為一種溝通方式,試圖為繼承傳統價值的技術工法與現代社會之間找到對話、共存與同時新生的機會,同時,以尊重的態度,與自己不同的人、族群與意見進行對話。在「協力」的過程中,透過對話,我們探討對房子的想像、對生活的想像,以及對社區的想像。因此,每次的「協力造屋」活動,我們不僅蓋起有形的房子,也在心中蓋起「無形的房子」。

「透過對話,以雙手實踐人道的、另類可能的、與自然和解的生活方式」是汗得學社的理念,也是汗得名稱的由來(HAND - Humanity, Alternatives, Nature, Dialogue)。以發揚勞動價值,推廣建立人道的、對環境友善的人文社會為宗旨。

從2003年開始,在九二一災區的南投潭南、車諾比核災移民區的白俄、南亞海嘯災區的印尼亞齊、高雄那瑪夏等地,透過協力造屋,汗得播下友善互助的種子,也在揮汗勞動中,讓節能、安居與舒適深入身體的記憶。

協力精神培育人才、發揚在地文化

2013年,汗得受大溪在地的關心人士與團體的邀請,以無償協力造屋的形式,為登記在案的歷史建物中山路19號進行整體規劃與整修工作。這棟用雙手修建的房子,將是第一棟透過協力造屋來修建的歷史建築,也是老屋新生所成就的能源綠建築。汗得以在地傳統木工技藝為基礎,整合德國古蹟修復技法與健康環保生活的自然塗料美學。透過「協力造屋」的方式,讓我們學習與能源溝通,用正確的方式節省2/3的建築耗能;學習與建築溝通,讓街坊鄰里與社區夥伴共同參與整修工程。透過協力造屋,增進在地居民對能源與建造的知識,進而達到對文化與歷史的省思。

2003南投潭南協力造屋的夥伴們。圖片提供:汗得學社

因此,在參與大溪協力造屋計畫之後,汗得也期望能持續連結在地資源、協助偏鄉和弱勢文化、推動社區永續發展,讓當地居民能有一處可分享知識、開設講座與手作工藝課程的交流平台。於是,改造原先為木製音箱的廠房,使之成為汗得實踐理想的秘密基地 – 大溪699工務所。

在一樓,「不只是木工坊」是「大溪699工務所」的執行場域。透過開設一系列從初階至高階的木工課程,將協力造屋的大木工法,與社區營造和理想生活連結。

2012桃園大溪協力造屋,圖片提供:汗得學社

從一旁的小徑走上2樓,將是靜謐舒適的「閱讀角落」和開設講座與手作的藝文空間。大溪699工務所長期募集並展示著從各地而來的書籍,透過二手書的交換、捐贈與蒐集,「閱讀角落」將會成為當地居民閱讀的新去處,並連結人們對木藝/木業、手作精神、自然建築、能源未來與生活美學的想像。同時,大溪699工務所也會不定期舉辦扶助營生、技藝傳授的工作坊與分享會,以多元的講座與手作平台,擴大人與人的連結,為老街的記憶/技藝賦予新的意義與連結新的思維。

從大溪699工務所 一釘一鑿連結土地

而汗得的理念,也是大溪699工務所的第一步,就是開設課程──「大 ‧ 木工作桌」與「協力造屋的13堂課」。

對汗得而言,協力造屋是我們的溝通方式,也是一個需要長時間規劃並逐步探索自我的過程。為「蓋房子」所削的每根木釘、所鑿的每個榫眼,都是我們再次發現夢想與熱情,並投入社群的成果,而這些也確實地發揮了重要的連結力量,最終成就出一棟又一棟的節能綠建築。因此,汗得期望能為對木藝、手作擁有高度興趣,欲藉此學會一技之長的朋友開設課程,延續我們對於大木構的小實踐。

在「大‧木工作桌」中,學員將於匠師對技藝與記憶的分享中一步步領會木藝傳統、看見大溪的未來;於木工發想實作中敲敲打打的累積個人對大木構的經驗與想像,最終親手打造每位木作職人都該有的專業工作桌,踏出個人理想生活/職人生涯的第一步!

而在「協力造屋的13堂課」中,汗得將開課與學員分享我們在過去累積多年的大木構協力造屋之經驗,期望能建立開放並多元的「對話」,重新連結人與人、環境、房屋之間的關係,為傳統的技藝工法與現代科技之間找到新的契機。

不只造屋,我們更想做的是……

今年8月,2014第一屆「小建築」輔導員培訓營和「小小建築師」學習營才剛落幕。這兩個活動的對象,分別是建築相關學系的大專學生和年齡層從國小5年級到國中1年級的小朋友們。汗得透過與「大朋友」及「小朋友」的共同學習,從「好好作一個我」開始,體驗人與空間的互動,分享人在房子裡存在的意義。所有房子的形式,都是對理想生活的呈現。我們透過開課與營隊,將能源與舒適、健康與房子、能源建築的未來,具體而微的傳達與教育。

2014仲夏小小建築師學習營,圖片提供:汗得學社

汗得將理念付諸實行,在這為期2個月的活動中,不僅對建築有興趣的「大朋友」學習到大木構的基礎能力,從而在「大溪699」工務所備料的過程中,體驗籌備「小小建築師」學習營,並以輔導員的身分,與小朋友一同探索與學習。汗得期待,這些即將從校園畢業、進入職場的「大朋友」,將成為社會一股新流,以「實作」與「實踐」的方式,推動自己與世界,一起向前走。由他們所帶出來的的「小朋友」,也傳遞著結合能源與實作,所展開的無限可能。

【相關文章】

【閱讀太陽房子】

  • ​《太陽房子》,胡湘玲著,2006,天下遠見。
  • 《太陽能源》,胡湘玲著,2009,天下遠見。
  • 《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胡湘玲等著,2004,野人出版社。
  • 《我家房子160歲》,胡湘玲著,2005,商周出版。
  • 《不只是蓋房子:玩泥巴拌木屑的汗水假期》,胡湘玲著,2004,野人
  • 《核工專家vs.反核專家》,胡湘玲著,1995, 前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