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政績總檢討 台中市府辦行動論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低碳政績總檢討 台中市府辦行動論壇

2014年11月27日
本報2014年11月28日台中訊,特約記者許心欣報導

台中市政府26日舉辦103年低碳行動論壇,邀請6位學者專家分享生質能、氫能等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綠色運輸的發展規劃應用等,探討台中的再生能源發展潛力與政策方向。

台中低碳行動論壇邀請6位學者專家,探討台中的再生能源發展潛力與政策方向。

為何不啟動廚餘發電? 學者:制度未盡完善

副市長蔡炳坤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台中市在風力、水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推動已有相當成果,並有「臺中市低碳城市建構白皮書」等措施規劃,在綠色運輸方面亦有3階段推動策略,將持續推動結合生活的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

弘光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胡慶祥認為,很多生質能的問題卡在制度面,而非技術面,並強調「增能」,增加能源供給和能源選項,尤其是利用廢棄生質物產製再生能源。他表示,台灣一年產生80萬噸廚餘,若能全數轉化為生質能,可減少2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且IPCC已於1997年聲明生質燃燒排放量不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談到國內對於再生能源利用的相關法規,胡慶祥表示廢棄物清理法未列舉廢棄物能源再利用的用途,也未規定廢棄生質物之再生能源用途,雖然未規定不表示不能做,若能有清楚規範則可促進再利用。

胡慶祥建議,獎勵總量與推廣目標(再生能源占比)應脫鉤。他舉歐盟明訂2020年再生能源佔初級能源20%為目標,我國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卻不敢明訂,只講3%,胡慶祥呼籲政府勿將自己做小了!

此外,胡慶祥批評台中市低碳自治條例第22條第1項:「用電量在一定容量以上者,應於用電場所或擇本市適當場所,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太陽能、風能或其他綠能、節能設備。」同樣未能明確訂出要求使用再生能源的規範。至於台中市所發行的《減碳的100個理由》中,廚餘方面僅提到做堆肥,未納入可發展生質能。

台中低碳行動論壇

逢甲第一座氫加氣站 氫能車還可兼賣純水

論壇發表人中唯一的業者是亞太燃料電池科技的專案經理陳建豪,介紹能源轉換效率高的氫能燃料電池,強調日本將以氫燃料電池汽車降低空氣汙染,以及TOYOTA將於2015量產氫能電動車FCV。而該公司則已於5~6年前開發出跟日本一樣的氫能燃料電池運用於機車上,並在墾丁進行80部燃料電池機車測試,在便利商店、雜貨店即可交換氫氣罐,不必充電加油,而且不排碳無污染,但台灣缺乏讓氫氣上路的法規,造成此綠能產業競爭力流失。

國際氫能源協會臺灣分會主席林秋裕表示,解決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就解決一半,去碳化為人類能源系統的核心問題,而氫能為未來重要的替代能源,甚至表示21世紀是氫能的世紀。

逢甲大學2011年設立台灣第一座綠色氫加氣站,並將歷經10年研發領先全球的高速率厭氧生物氫能技術在業界運用,桃園飲料工廠設有2噸的反應槽,速率遠高於英國同規模的設備,也協助桃園一家造紙廠將廢水變成能源,厭氧發酵得到氫氣發電。

林秋裕並提出氫能高速公路的概念,表示韓國現代汽車也將量產氫能車,並透過國外氫氣和石油外洩燃燒差別的實驗影片,為氫氣的安全性釋疑。而由於氫能車不排廢氣僅排水,介紹HONDA的氫燃料電池車還能兼賣純水。

「轉運」城市 國道客運集散台中

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黃靖雄則介紹電動車的發展與革命、台灣電動機車的發展、燃料電池的應用,包括燃料電池巴士在很多城市運轉,以及多款新型電動車。台灣燃料電池機車技術領先全球,並經證明可行,建議市府可使其在台中大宅門示範計畫推動。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談到綠色運輸規劃與應用時提出,台中最適合做轉運站,可在朝馬、中清、南屯規劃為國道客運集散地,讓台中成為客運城、客運維修中心,以接駁轉運提升運輸效率,降低營運成本,提供較低票價,且長途司機不必超時工作。另建議發展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DRTS),提供彈性班次與彈性路線服務,運用混合車隊班次的中小型車輛提供接駁共乘。

此外,李克聰表示,台中自行車道不足,安全性堪慮。提出智慧型運輸系統(ITS)注重人性化、環保化和科技化。倡導道路分級,如台灣大道禁行機車、西屯路禁行公車讓機車暢行的概念。

火力發電廠高汙染 官員:「非政府所能掌握」

在面對主婦聯盟提問台中火力發電廠、中科、台中工業區等大型污染源的高排碳問題,如何納入台中低碳城市的規劃,環保局長黃崇典表示,針對排碳量高的工廠要求碳抵換自主管理,要求電廠逐年提減碳計畫及不可增加機組,近年減碳效率已有提升。他強調,這些並非地方政府能掌握的因素,而中科四期擴建與國家發展有關,地方政府不便談太多。前2年城市碳盤查扣除了工業生產,都比日本京都的排碳量少(京都每人每年4.2噸,台中3.7公噸)。

中興大學森林系吳耿東教授則表示,中科四期擴廠的重點在於溫室氣體,被管制的六氟化硫才是慢性中毒,且二氧化碳潛勢極高(23,900倍)。而火力發電廠因穩定便宜難以停用,現發展淨媒技術、加裝除硫設備以降低硫化物,而柴油低硫排放造成汽車保養次數需增加且易發生堵塞,民眾是否能接受。減硫有法規做得不錯,但要減少燃煤缺乏碳稅機制配合,應加碳稅鼓勵再生能源,迫使廠商改用低碳能源,強調法規應有配套,國家政策須因應經濟、立委壓力和物價上漲等。

台中市政府表示,希望藉由對談從不同角度與觀點產生低碳思維及創意,做為推動低碳能源科技城市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