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鹹情豆腐心-後灣海味之旅 | 環境資訊中心

4/19 鹹情豆腐心-後灣海味之旅

2015年03月09日
地點: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彩虹橋(后灣橋) 
主辦: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活動說明:
您聽過曬鹽,但您聽過「煮海的人」嗎?用「鹽鹵」做成的豆腐?不是用石膏做的?位於墾丁國家公園西海岸地區的後灣,是恆春半島傳統小漁村,至今仍保存承襲數代的自製海鹽及取鹽滷的生活方式。為了讓大眾體驗、重溫早年的生活記憶,並藉此領略恆春半島自然人文之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104年4月19日與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合作舉辦「鹹情豆腐心-後灣海味之旅」活動。 
 
後灣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北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臨龜山,西濱台灣海峽,是一處景觀優美的弧形海灣。這裡原本是一處僻靜的小漁港,因為電影《海角七號》的推波助瀾,使得後灣的悠閒氣息與美麗海灘漸為人知。 
 
自製海鹽是後灣居民承襲數代的生活方式,老一輩的居民都曾經自掃海鹽自家使用,並未販售(日治時期鹽不能私製販售)。恆春半島冬季落山風強勁,降雨不多,日照充足,後灣發達的珊瑚礁海岸,礁岩壼穴成為天然的曬鹽池-海浪拍擊、海水留在硓咕石的孔隙中,再經白天日曬數日之後,海水的鹽濃度大為提高,形成「鹽滷」,若乾了,即成結晶鹽,也就是粗鹽,居民則以自製的竹掃把集中掃之帶回,純淨天然,蘊含豐富的礦物質。而取回的滷水,不但可製鹽,還可當成製做豆花、豆腐的天然材料。
 
活動當日將先在電影場景-紅藍相間的后灣橋集合,瀏覽後灣沙灘美景及淨灘後,前往後灣礁岸採集鹽滷及掃鹽,然後在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社區伙伴的協助下學習煮鹽,煮好的鹽將和龍水社區的有機米結合成具有特色的辟邪物;而採集而來的鹽滷,將以滿州出產的黑豆製作豆腐。來自北部的豆腐達人曾試用過台灣西部多處鹽滷,談起後灣的鹽滷讚不絕口,他說:「鹽滷成形通常需兩、三個月,後灣因為日照及落山風,竟然只要三天。後灣鹽滷得天獨厚,加上無污染形成雜質,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絕佳-豆腐顆粒細緻、氣孔小、入口回甘」。 
 
墾管處提醒參加活動的朋友,別忘了視天氣狀況攜帶遮陽防風衣帽或雨具、茶水等,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墾管處再次熱情邀請大家大手牽小手,一起前來享受墾丁獨特的自然人文之美。
 
活動行程:
0830~ 後灣村彩虹橋(后灣橋)辦理報到
0830~0850 後灣(海角七號電影場景介紹及淨灘) 
0850~0900 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0900~0930 採集鹽滷及掃鹽
0930~1200 煮鹽及黑豆腐DIY
 
報名資訊:
名額限制:40人
金額:每人250元(含解說、DIY操作費用)、交通工具自備 
 
詳情請見:
 
活動日期: 
2015-04-19(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