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創宣布建全球首座「商用核融合電廠」估2030年代商轉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美國新創宣布建全球首座「商用核融合電廠」估2030年代商轉

2025年01月09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編譯:張瑞邦 Tucker Chang

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研究團隊所創立的新創公司「聯邦核融合系統」(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以下稱CFS),於2024年12月中旬宣布,為強化淨零排放目標,預計將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興建全球首座商用核融合發電廠,並於2030年代初期開始供電。

CFS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商業核融合技術。圖片來源:CFS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CFS是全球首間被譽為「最有機會」實現核融合(Nuclear fusion)的新創公司,該新創也是核融合商業化領域中,資金最充裕的企業。目前CFS正在麻薩諸塞州初步建造試驗設備,預計最快能在2027年,向世人展示其核融合技術。

《紐約時報》進一步指出,美國電力需求在停滯十多年後,當前無論是在AI、電動車、儲能電池,以及各類工業場所,對電能的需求皆大幅飆升。這導致全美地方政府正加快腳步規劃電網級儲能系統的興建,而發展核融合電廠,更是達成綠能革命的重中之重。

CFS執行長穆姆加德(Bob Mumgaard)表示,雖然公司尚未與任何需電客戶簽署合約,也還未通過美國政府針對電網輸送電力的監管核准,但先選定在維吉尼亞州建造核融合電廠的決策,有助於CFS與在地需電方合作,並進一步研究如何將核融合發電廠的設計、運行最佳化,以滿足在地的用電需求。

為何建設全球首座「核融合電廠」如此重要?

CNN》解釋,全球急需更高效、清潔且永續的能源來取代化石燃料,而能24小時滿足電網系統最低電功率、成為隨時可取用之基載能源的核融合發電廠,便成為這類解決方案的首選。

維州在地媒體《維吉尼亞水星報》(Virginia Mercury)闡明,核融合是將2個較輕的原子,結合成單個較重的原子,並在較經的原子融合時,因質量耗損而產生巨大的能量爆發。

CFS目前正在籌建的核融合電廠,即是模擬恆星發光的原理,也因此,理論上核融合反應爐所產生的能源趨近於無限,且不會釋放加劇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幾乎不會像現已掌握的核分裂(Nuclear fission)技術一樣,在核反應後產生放射性廢料。

《CNN》認為,一旦CFS的核融合技術成功,這種能產出無限能量,並且無溫室氣體汙染、無核廢料危害的「人造太陽」終極潔淨能源,將引領全球走向真正的綠能革命,更有機會全面取代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實現淨零排放願景。

CFS如何構建核融合電廠?

美通社》(PR Newswire)指出,CFS自2018年開始,已成為獨立於麻省理工學院的新創機構,並從比爾·蓋茲(Bill Gates)、Google及義大利石油暨天然氣巨頭埃尼(Eni)等投資方身上,募得超過20億美元。

據悉,CFS正透過所持有的資金,建造名為「SPARC」的商業用核融合裝置,SPARC實際上即是一種類似甜甜圈外觀、環形線狀的「托卡馬克」(Tokamak)環磁機,這種環形電漿電流在產生螺旋型磁場的同時,能透過離子共振、低雜波等方式,使氣體加熱至超過太陽核心溫度的超高溫,以達到核融合效果。

CFS宣布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建全球首座商用核融合發電廠。圖片來源:CFS

《紐約時報》進一步表示,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氫」,其同位素氘和氚,若能成功融合,即會產生較重的核子,且釋放出氦、中子與極大的能量。

但由於氘和氚本身皆帶正電,需要透過托卡馬克創造出溫度破億的高溫環境,才能讓氫的核子達到電漿狀態,並相互依附。而此種帶電、液狀流動的核融合狀態,正是該發電技術難以克服的環節。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闡明,核融合反應所生成的能量,與保持反應爐電漿體穩定狀態之導入裝置能量比,稱為「融合能量增益因子」(Fusion Energy Gain Factor,以下稱Q)。

當Q=1時,核反應產生的功率將等於維持穩定狀態所需的熱導功率,CFS對此則希望在2026年初,能使「Q>1」,即反應器所釋放的能量,多於輸入能量的功率,藉此形成核融合反應所需的電漿態超高溫物質。

建設首座核融合電廠的願景能否順利實現?

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轉述CFS的說法指出,若該新創的核融合電廠能如期於2030年代初期運行,則預計可產出約400兆瓦的電力,等同多為16萬個美國家庭供電,亦能為大型工業場所服務。

不過,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核融合能源暨電漿物理學教授納夫拉蒂爾(Jerry Navratil)在接受《CNN》專訪時表示,多數核融合新創公司,對該領域的發展過於樂觀,畢竟從核融合中釋放的巨大能量,與「穩定推進核融合反應」,並擁有實用、安全且經過許可的穩定供電網系統,往往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CNN》亦引述部分科學家的說法強調,將核融合從研究室應用在商業用途,過程其實極為困難,甚至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該領域便有個常被提及的笑話是,核融合技術「只要再過十幾年」就能問世。

CFS執行長穆姆加德對此也承認,核融合的成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實現,未來還會面臨許多挑戰,但其研究團隊已運用充裕的資金,逐漸將籠統的設計概念,導入具體的建構雛型中。

據悉,即使CFS最後無法兌現承諾,仍會有眾多透過私人籌資、聚焦核融合技術發展的新創公司,承接這一火炬,當前甚至已有新創團隊,嘗試建構更具效能的托卡馬克,盼能及早成為「商轉核融合電廠」的產業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