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海底總動員 人工「尼莫」救珊瑚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事務偵探社

不必海底總動員 人工「尼莫」救珊瑚

2015年03月11日
作者:Dr. Steve Katona;翻譯:周念學:審校:林育朱

※ 本文編譯自:Ocean Health Index

自然環境中海葵提供小丑魚庇護。圖片來源:Ocean Health Index

2003年由華特迪士尼發行的極賣座皮克斯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敘述一場由澳洲大堡礁捕獲放置在牙科診所魚缸當觀賞的小丑魚「尼莫」,牠的爸爸馬林和擬刺尾鯛多莉一同展開營救行動的冒險故事。

海底總動員雖是虛構,然而,至今小丑魚確實是最受歡迎的海水觀賞魚類。直至今日,該魚類和其他觀賞魚還是必須從泰國、印尼和其他地方的礁岩捕撈而來,而該項貿易為一些沿岸漁民提供些許收入。海洋健康指標(Ocean Health Index)將該項貿易的數量和永續性做為衡量自然產品目標之一(Natural Products goal)。

典型岩礁魚種的產子數會多於存活率,所以理論上有些額外的數量可供捕撈。如果捕抓行為恰當不會傷害到它們或其他礁岩生物,而有足夠的個體維持珊瑚礁生態系統所需,漁獲量會是充足的。

實驗室尼莫 取代海底總動員

不幸的是,捕撈者常利用氰化鈉中毒法(sodium cyanide poison)或爆炸法震嚇魚群以利捕捉。像這些(通常是)非法的捕捉行為誤殺了許多魚、礁岩生物和傷害珊瑚礁本身。

為達到這些水族箱寵物魚類供應數量處於穩定豐沛狀態,科學家和企業老闆現在利用科學設備培育小丑魚,所以也就不必捕撈野生種了。這項方法雖可增進珊瑚礁的健康,漁民的收入卻也因此減少。

廈門大學海洋學家盧銘教授每月培育上千種小丑魚供應中國水族業者,而且不全是「尼莫」那一類的。在他培育的上千種小丑魚中,有一些在顏色和花樣上有著微微不同。掠食者較容易在珊瑚礁上辨識出這些不同點來,存活率因此可能較低些,但飼育在實驗室的小丑魚命運就好多了。盧教授和其他幾位培育專家挑選這些變異魚種隔離養殖,重複這種人擇養殖機制,經過幾代後,誕生的新品種小丑魚因此豐富了水族世界。

座落在美國緬因大學海洋合作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學家Soren Hansen 的 Sea & Reef 水產公司,挑選超過40種別具特色的小丑魚,全部從卵開始孵化,並在研究中心培育。礁岩生物遇見這些不太可能自然孵化出的新品種小丑魚或許會很興奮,像是以下照片。

實驗室培育出各式各樣的小丑魚。

Sea & Reef每月已賣出將近2萬隻魚,但Hansen還有更大目標,他想培育海洋世界每一種生物,包括珊瑚、海葵、蝦子和海馬,這樣的話,就不需從野外的珊瑚礁或海草床中捕撈這些生物了。

更適應水族箱的人工尼莫 

其他地方也在發展這些用來孵育小丑魚和其他熱帶觀賞用生物的現代設備。韓國的CCORA成功培育16種小丑魚和海馬(可當中藥材),也正在培育其他水族觀賞生物。位於以色列沙漠中的Arav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也正發展利用封閉生物圈循環系統培育小丑魚和其他物種。

除了減輕對於珊瑚礁造成的壓力外,還有其他絕佳的理由解釋水族業者為何要讓人工培育的小丑魚登場。捕撈及運送過程對小丑魚造成的壓力愈小,小丑魚會越健康,死亡率也因此降低。人工培育的小丑魚對於捕撈行為、接觸人類及人工飼料的適應性較佳,故而移動到水族箱環境也冷靜許多,將使轉換過程較為容易。野生小丑魚通常與海葵共生,藉海葵的觸角抵抗掠食者,積極固守防禦自己的領地不被其他同類侵占。

相反地,人工培育的小丑魚習慣少了海葵保護的大群體飼養環境,如果幼魚同時放入沒海葵保護的魚缸,一樣能彼此相處融洽。在沒有掠食者的水族箱世界,缺少海葵當庇護所的小丑魚也存活得很棒。

最後,就像園藝家的花園,其品種之多遠遠超過自然演化產生的數目,人工培育的小丑魚顏色及花樣之多,也是遠遠超過自然交配孕育的數量。雖說水族箱是人工飼養環境沒錯,人工培育展示這些新品種似乎是不恰當的,不過野外珊瑚礁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卻能因此保留下來。

小丑魚把海葵的觸手當作避風港。© 2014 CHRIS LEIDY and LEID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