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時代後1400年 遇見守護故鄉的人們 | 環境資訊中心
享綠生活

飛鳥時代後1400年 遇見守護故鄉的人們

2015年04月05日
作者:黃苑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

為了交流與學習的目的,自2005年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與「景観ボランティア明日香(ASCVA)」(以下簡稱志工會)」,每年互相參加彼此的工作假期,2014環資工作人員與志工一行5人,在11月1日至3日,也赴日參與了明日香村的景觀維護工作;本文旨在分享這次參與志工會活動運作的見學心得。

明日香工作假期,休息時間的台灣志工。攝影:黃苑蓉

初次見面! 以景觀保存聞名的明日香

從台灣的機場起飛,到抵達志工會的工作站,花費時間約6個小時,其實跟筆者從台北到環資台東工作站的時間差不多,沿途的景象,也是從人車雜沓的都市,過渡到寧靜的鄉間。不過在明日香村,我們看到的竟是來自飛鳥時代、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蹟,與現代聚落、梯田、山川景觀融合並存的景象。

明日香村的景觀保存成果─梯田。攝影:黃苑蓉

早在1966年,日本政府就用〈古都保存法〉來保護村中的人文與自然環境,迄今針對明日香村,陸續累積了共8條法律,不只照顧環境,也要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與經濟活動。例如,建築物的樣式、顏色,與周邊環境調和,沒有突兀的表現,甚至311震後日本興起裝設太陽能發電板的風潮,在村中也看不到,就是考量到板子反射的光線,會破壞整體的景觀。

沒有年輕人怎麼辦? 志工會的誕生

「明日香村地域振興公社」(以下簡稱公社)成員之一的吉田裕晶先生說,「過去村中曾有8千多的人口,現在只剩下約5,800人,而且村中的年輕人相當少。」隨著青壯勞動力的流失,村內環境與景觀的整理工作,漸漸無法為年事已高的長者所能負荷,於是竹林逼近梯田、草叢主導山坡,法律雖然阻止了人為破壞,卻無法抵擋大自然的生命力,這對想維持土地生產力與民宅腹地景觀的村民而言,是一個頭痛的課題。

 工作日第二天完成時的大合照。照片來源:景観ボランティア明日香ASCVA

十多年前曾到英國參加國民信託組織活動的三木健二先生,現在是志工會的榮譽會長,他回憶當年的英國之旅,「原來在大自然裡辦工作假期可以這麼棒!」,使他產生為明日香創建志工會的念頭。於是,從2002年的第一次工作假期開始,到2014年,已經是第13屆長天數工作假期,志工會也吸納了來自村內外、各行各業的成員,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希望為這塊令人喜愛、歷史深厚的土地,盡一點自己的力量,親眼看到一點點的改變。

志工會的年中行事

明日香的志工們都在忙些什麼呢?三木先生說,目前由志工會主導的行動,2至3天的長天數工作假期一年一次,單日型的工作假期一年二次,志工會工作站環境的日常維護整理,另外,還協助村中十多戶特別需要人力、無力整理住家周圍環境的居民,幫忙戶外環境整理或割草;至於過去十多年來,由志工會陸陸續續整理起來的果園跟樹林,在完工之後,也都需要定期管理!

原來,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得仰賴志工們長期付出時間與勞力,而這次台灣志工參加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長天數工作假期,幫忙清除逼近稻田與古蹟的竹林。砍下來的竹子經過挑選,一定直徑以上、又直又長的竹子,送給村中的藝術社團(草月流)製作裝置藝術需要的素材,其餘的焚燒變成草木灰,還原成養分回歸大地。

工作期間焚燒作業一直進行著,草木灰直接回到土地。攝影:黃苑蓉

整理竹林的工作假期

雖然是「整理竹林」聽起來如此單純的工作,光是志工會的參與者就有28名,加上明日香村的公社、村民、草月流夥伴,竹林現場有近50人一起工作,眾人按照能力分成三組帶開施作;前線負責砍倒竹子,後方則幫忙拖運、分類、切割、焚燒。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還分別負責安全、醫護、場控、設備…等項目,分工明快,經驗豐富,默契十足。

主辦單位準備了相當周全的工具,包括安全帽、護目鏡、手套、鋸子等等。攝影:黃苑蓉

原本負責幫台灣志工翻譯,以及行前接待的三木先生,在工地現場搖身一變,成為拿著哨子的安全戒護員。他強調,一個有能力組織志工的團體是很重要的,運作的重點,是志工團體本身要能容納各地各業的人力與資源,並且加以管理運用。三木先生認為,若沒有在地人、公社、法律、志工,這些幾方的力量一起集結,村裡的景觀保存工作就無法順利推動。

台灣志工被編入搬運組,經過說明,即使是從未做過的人,也可以很快上手,在田野中工作,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志工需要的是明確的引導,還有在地志工在場地安全的戒護。而熱情與合作的態度,則是無國界的語言,讓大家合為一個共同體。經過一天半的工作日,蔓延入侵農田的竹林已被清除,終於顯現出梯田原本的邊界。通往小溪谷的斜坡,陽光又再照射了進來,微小而清澈的流水,閃閃發光。

從住宿地"祝戶莊"門口看出去,遠方的稜線與山坡上的房舍融合在一起,房屋的樣式與高度,不會破壞景觀的協調性

台日志工交流的意義

從2005年起,環資與志工會開始參加彼此的工作假期,透過人與人的交流,學習因地制宜的辦活動方法,感受各地的風土民情。筆者身為環資在台東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本次親身看到志工會在明日香村累積了13年的活動經驗,每一件事情都進行得從容不迫,也看見他們對待人與土地的精準嚴謹。

與日本志工伙伴交流中。由左至右為,新開先生、山本先生、三木先生。攝影:黃苑蓉

不過,若非我親自與當地志工面對面交流,我更不會知道,日本志工們工作時看似一絲不苟的態度背後,大家的心裡都藏著非常浪漫的小宇宙,裡頭可能是春天櫻花林的盛開;當季農產山產鮮美的滋味;許多與志工把酒言歡的夜晚;受到幫忙的村民開心的笑靨......。

人想融入土地,需要時間;土地要接納人,也需要時間。當我回到台灣,面對原本在了解的環境議題,我能否不忘初心、腳踏實地、按部就班的繼續行動,當我想起這些遠在日本、活力充沛的歐吉桑志工們,心中就多了一股溫暖的力量。

一起加油吧! 成為環境的一份子,但也可以發揮不只一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