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起之秀 天柏嵐志工打造水鳥新樂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鱟」起之秀 天柏嵐志工打造水鳥新樂園

2015年05月01日
本報2015年5月1日嘉義訊,陳孟薇報導

為響應2015年地球日,29日台灣天柏嵐有限公司(Timberland)北中南各區共68位員工,睽違一年後再次集結在豔陽高照的嘉義布袋,在一望無際的鹽田溼地包圍之下,不畏炙熱的艷陽,揮汗協助在地打造億年活化石──「鱟」的新家園。

打好基礎,挖洞完成

此次工作假期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嘉義縣布袋鎮新岑社區發展協會、及新岑國小等單位合作辦理。在當地社區團隊的帶領下,短短兩小時的工作時間,志工共挖掘了12個直徑50公分、深度60公分的柱洞,利用板材組合了33根立柱,以及於150公尺的魚塭邊坡完成濱水菜的種植。

昔日舊鹽田 今日水鳥新樂園

天柏嵐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舉辦工作假期已步入第七年,這是第三次來到嘉義布袋協助當地營造溼地生態環境。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蔡福昌表示,台灣曬鹽業因價格低廉的進口鹽而步入歷史,過去曾是鹽田的南布袋濕地更一度淪為國光石化「八輕」的預定地,由於地方團隊、居民的極力反對因而得以將此處保留下來,爾後10年間因人為干擾減少而逐漸發展成野生動物及候鳥的重要棲息地。近兩年更發現了一群未成年的黑面琵鷺留駐在此,近日菲律賓的大紅鶴也成為當地的嬌客。除此之外,在南布袋濕地沿海發現幾乎在台灣西南沿海絕跡的稚鱟,國際級重要濕地因此更增添了一份魅力。

志工將鏟出來的沙子運到一旁尚未完工的復育池捕沙

上午天柏嵐志工們頂著大太陽來到布袋濕地生態園區,走在大片鹽田溼地間的步道,透過在地講師的解說導覽,在一步一腳印中認識了在高鹽分環境扮演重要角色的耐鹽固沙植物,也透過望遠鏡觀察鷸鴴科水鳥正值繁殖時期的一舉一動。志工劉蘊庭表示,透過親身的觀察體驗,對於溼地的重要性及候鳥的生活習性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鱟」起之秀 協力打造復育環境

以鱟的復育工作為本次的志工服務主軸,所有志工於午後分為3組,基礎組志工負責挖掘鱟復育池避寒風坪的柱洞;鎖柱組志工合力將木板組合成柱子作為避寒風坪的建造材料;植栽組志工則協助於池邊坡上種植防風固沙的濱水菜。大家共同營造豐富鱟復育池周邊環境。即使每位志工臉頰都被曬得通紅,大家卻還是樂此不疲並協力完成所有任務,在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首次參與工作假期的志工林秉蓉表示,志工服務能深入體驗在地又能活動身體,和大家團結合作完成一件事感覺很棒。連續3年參與嘉義布袋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劉真津則說,每次來到嘉義所體驗的都是全新的事物,看著過去一次一次的成果累積真的很感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展整合部主任陳炳燕表示,透過參與生態工作假期除了深入在地,更重要的是透過體驗與服務,志工間也因此更加了解彼此。天柏嵐台港新馬總經理吳美君全程參與志工行動,更與所有志工分享到,每次的工作假期都是新鮮的體驗,對於協助在地進行環境保育的工作感到意義深遠,更勉勵首次參與工作假期的新同事未來也能持續身體力行,投入友善環境行動的行列。

活動結束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