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王八不開心 衛武營裡的小棄龜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別讓王八不開心 衛武營裡的小棄龜

2015年05月31日
作者:邱郁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 本文轉載自作者Facebook

在這個工作上,常常會接收到意想不到的任務,比如說去營救一窩卵,甚至不知道會孵出什麼。

5月中某個下班前,接到高雄市農業局技正的電話,說養工處來電,接獲民眾通報,在衛武營區兒童戲沙池,小朋友挖到一窩莫知名的蛋,現在不知如何處理。這幾顆王八蛋,也驚動了動保處處長的重視,於是要求多方會勘,我就被找來處理這件事。這裡地主應該是養工處,但是龜卵若是原生種野生動物是農業局職掌,但是動保局擔心有動物保護的問題,甚至外來種則要移除,所以就有共識交給海生館。

兒童遊樂區的沙坑,Hsin-Ju Wu 攝
兒童遊樂區的沙坑發現龜蛋。攝影:Hsin-Ju Wu

首先案發地點就讓人啼笑皆非,是衛武營內的兒童遊樂區,現場有豪華溜滑梯,專業盪鞦韆各式各樣操小孩的刑具應有盡有,不過今天卻有一股肅殺之氣。沙坑四週拉起了命案現場的封條,然後一群穿著養工隊制服的工作人員,趴在沙坑上七嘴八舌的不停扒著沙。

這時,帶隊的隊長一聲博士來了,大夥停手後,開始七嘴八舌的圍來詢問,這是龜蛋嗎?是斑鳩蛋嗎?是蛇蛋嗎?不過我說要看看再說,於是大家又開始挖蛋,我的擔心立刻應驗,身旁阿伯伸手虎掌一扒,頓時大家愣住了,他的掌下扒開了一窩蛋,也扒破了兩個卵,頓時卵血黃白四溢,隱約可見小龜扭動。阿伯立刻被大家巴頭,他沮喪的槌頭懊悔,不知所措。

撥土輕篩陸續在沙坑中挖出十餘顆蛋,每個龜卵需在卵殼上面點出上下方向。攝影:Hsin-Ju Wu
撥土輕篩陸續在沙坑中挖出十餘顆蛋,每個龜卵需在卵殼上面點出上下方向。攝影:Hsin-Ju Wu

同行的兩位助理立刻接手,改用撥土輕篩,陸續在附近沙中挖出十餘顆蛋,由卵的外型初步鑑定是班龜,接著又挖到兩顆,我認為可能是外來種的巴西龜。接著簡單說明如何挖掘並記錄孵化的上下方向極性,以免後續孵化方向錯置造成死胎。

我接著問隊長,母龜哪裡來?這附近有濕地嗎?隊長的回答讓我直乎不可思議,這件事情有夠夢幻!

一路尋找通往濕地路痕跡時,發現最近的濕地離沙坑100公尺以上,這個濕地,是一個典型的景觀池的水景設計,池岸沒有過渡帶和緩衝區,所以更不用說有可讓烏龜下蛋的沙坑。

以景觀手法設計的生態,池岸沒有過渡帶和緩衝區。攝影:邱郁文
以景觀手法設計的生態,池岸沒有過渡帶和緩衝區。攝影:邱郁文

池岸單調無變化,所以龜媽媽上岸後,找不到安心下蛋的點,只好開始向外尋找可以掘沙產卵的地方,一路爬一路迷途,不知流浪多久,懷著一肚子的卵,爬過密植台北草的草皮,翻過一連串的造景假山,最後只好在這個荒唐的遊樂場沙坑下蛋。

龜媽媽要先從濕地爬到這棵樹。攝影:Hsin-Ju Wu 再從這棵樹爬到沙坑。攝影:Hsin-Ju Wu
龜媽媽要先從濕地爬到這棵樹。攝影:Hsin-Ju Wu - 再從這棵樹爬到沙坑。攝影:Hsin-Ju Wu-

一直關心這窩卵的養護工程處四維工程隊隊長問我:「這窩卵該怎麼辦?」我說在沙坑繼續孵可能未孵化就被踩破,即使沒踩破小龜也很難找到回濕地的路,本想要在公園沙坑到濕地圍一個「返鄉專用道」,但是100多公尺又太遠,於是我們當下討論決定把卵帶回海生館孵,感謝發現他們的小朋友的通報,這群龜蛋於是拿到「夜宿海生館」的門票。

一陣舟車勞頓,這些龜兒子被助理們帶回來後,在緊急設置但不失專業的孵化環境和照顧下,從5月5日到5月18日,13天後孵出第一隻班龜,幼齒的小臉下顎的殼齒還沒損斷,而腹甲的中央卵黃囊也還沒有收回。

第一隻孵出的班龜。攝影:Chunyu Su 下顎的殼齒還沒損斷。攝影:Hsin-Ju Wu
(第一隻孵出的班龜。攝影:Chunyu Su- 下顎的殼齒還沒損斷。攝影:Hsin-Ju Wu 

雖然一副卵臭未乾,但是卻充滿活力的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應該不知道,過去一段日子在蛋殼外面,已經經歷了多少滄桑,我們為他們奔波了多少事。離開前,我們答應衛武營濕地志工隊,這些王八蛋孵化出小龜後,經鑑定若是原生種班龜,我們會把他們放回來這片濕地,而養工處也承諾,要把生態池的環境,改善成更友善的空間微棲地,讓生物生存的更自在。不要讓她們找不到安心生產的產房。

這次營救成功感謝兩爬專家,陳添喜及林思民老師及 Cameko Ding 事前的惡補灌頂,讓我有能力成功挽救這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