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開水雉保護傘 台南官田啟動永續農業計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撐開水雉保護傘 台南官田啟動永續農業計畫

2015年06月10日
本報2015年6月10日台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嘉南平原一期稻作收割後,勤奮的農民播下菱角苗,有菱角鳥之稱的水雉,揮別黯淡冬羽,換上了燦爛美麗的繁殖羽,不久後將在菱角田裡築巢育雛。為了讓牠們安心成家、守護水田生態,台南鳥會、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與友善大地社會企業共同提出「陪伴官田濕地、綠色保育永續」專案,昨(9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啟動,將農民以飽含生態保育心意種植出來的農產品推介給大眾。

有機菱角田裡,幾位女性除了一天的草。攝影:廖靜蕙。
有機菱角田裡,幾位女性除了一天的草。攝影:廖靜蕙。

官田一帶以盛產菱角聞名,官田菱角等同品牌,品質廣受消費者肯定。一期稻作收割後剛淹滿水的菱角田裡,陳阿姨和其他兩位年紀較輕的農民,全副武裝、熟門熟路的割草。田埂邊的西庄里里長伯陳水榮熱切地招呼,會不會累?今年78歲的陳阿姨說,不累,可是很熱,語氣間精神飽滿。

位於台南官田區的水菱農場,以綠色保育精神耕種,不施放除草劑,因此聘請熟悉菱角田的阿姨們割草。

這時所說的草,其實是再生稻。收割後農田留下的稻樁還有生命力,淹滿水後,不啻邀請它們成長。只是目前農民期待的是菱角趕緊成長,若讓再生稻長高,將阻礙菱角苗橫向成長的機會,故需割草清出水域。除草後緊接著是蟲蟲大戰,除蟲則靠鳥類以及一些有機資材。

水雉守護水田生態 兼顧永續農業

過去,每年一期稻作後,農民利用環境特質轉作菱角,中秋節前後,菱角收成,接著為隔年稻作預備。但為了省事農民改以稻穀直播,雖減輕負擔,然而摻毒的穀子,讓愛吃種子的水雉、彩鷸遭殃。

「水雉是濕地的保護傘物種,幫民眾守護著農田濕地的環境與健康,對水雉友善的無毒耕作,不但能使生物多樣性有所保障,更是維繫人類生活品質的要件。」去年9月代理園區主任的李文珍,為了保育水雉,一路跟著摸索農法,得出保育水雉及水田生態系的不二法門,就是了解農業以及農村生活,和農民站在一起。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必須和農民站在一起,協助友善土地種植的農民,將他們的產品引薦給消費者,並將利潤回到農民身上。」因此他期待透過爭取更多消費者支持,擴大友善耕種的面積,邀請更多農民投入綠保耕種。

在官田一定要談水雉保育,因為數十年來,先民理解到官田具有豐沛潔淨的水源,適合種植菱角這種具經濟效益的作物,維持了農民生計。因此當台灣農田逐漸休耕之際,官田留住了水雉完整棲地。

「菱角田是所有水田中最適合水雉的棲地。」李文珍是已故的前水雉生態園區主任翁榮炫之妻,具備環境教育學位,不忍其夫努力的志業停歇,毅然承擔這項任務,繼續守護水雉及官田農田生物多樣性。

從來訪賓客的反應,水雉園區保育成效獲得肯定,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承辦人員李忠憲指出,前來賞鳥的民眾看到很多水雉,都心滿意足。

水雉。(圖片來源:水雉教育園區)
前來賞鳥的民眾看到很多水雉,水雉園區保育成效獲得肯定。圖片來源:水雉教育園區。

「保護鳥也是保護人」 以插秧替代直播

「陪伴官田濕地、綠色保育永續」記者會上,水榮伯致詞表示,自己也是綠保農民,有用藥和沒用藥差很多,煮米的過程就可以聞到芋頭香,吃的時候更是香甜;他代替農民感謝過去支持官田綠保產品的企業及消費者,希望以後能持續推展,保護市鳥,也保護農民。

「一期稻作農民以直播穀種而毒鳥,其實農民看到鳥死也很不忍心,因此最好鼓勵農民盡量以插秧來保護鳥類。」水榮伯坦言,這些毒穀,幾乎每種鳥類一接觸都活不了。消費者最好繼續支持友善大地,擴大綠保生產面積,讓更多農民加入。

台南官田綠色保育農業推動專案正式啟動。官田種菱角助水雉是一場與強調產量的慣行農業抗衡的耐力賽,這是來自農民的覺醒,以及對土地的信任──確信友善的對待土地,就會得到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回饋。
台南官田綠色保育農業推動專案正式啟動。攝影:廖靜蕙。

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說,幾年前曾因水雉毒殺來過園區,在路上看到水雉的屍體,覺得非常難過。台灣人口多、耕種面積小,糧食生產有其困境,然而,為了增產,不惜使用農藥、化肥,工業化過程中,追求經濟成長,也犧牲了土地及人體健康。

「水雉是台南市市鳥,市鳥的保存也是市府資產的保存。」他說,人類和鳥類的基因相差不多,對鳥類有傷害的成分,也會傷害人類,因此保護鳥就等於保護人。

而癌症形成3成和基因有關,更大部分則與環境有關,並受飲食習慣影響。「要有健康的身體及社會,就是從友善環境的生產開始。」他期許專案的推動,能逐步建構水雉保育、友善農業之終極願景。

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要有健康的身體及社會,就是從友善環境的生產開始。」
台南副市長顏純左:「要有健康身體及社會,就是從友善環境的生產開始。」攝影:廖靜蕙。

以友善土地的農法 吸引年輕人投入

現場展示了兩種菱角,四角菱角主要以撥「仁」使用,殼可煮茶;二角則帶殼食用比較多,官田農會即以有機四角菱作成一系列產品,包括菱角茶包,都是友善大地的農民生產的綠保菱角。菱鄉米則來自綠保農民不用藥、彎腰插秧的成果,友善大地發展出各式傳統食品。

官田的特色就是水、埤塘,烏山頭、嘉南大圳出水口就在官田,從農田命脈延伸到生態系,就從官田開始。官田區長顏能通認為,農民友善耕種,吸引鳥來,生態就豐富了,人也因此得以觀賞,帶動產業發展。區公所將提供平台,串聯友善大地等產官學,結合生活、生產、生態,將永續農業從官田推廣到全台南市。

綠保農民陳錦也參加記者會,雖然沒有致詞,但接受記者採訪時,拿出2011年參加林務局記者會的照片,對自己持續耕種感到很滿意。他的先生去年在台大住院時,看到很多住院病人都是飲食出了問題,滿身病痛,看在眼中,更感受到耕種責任重大。

今年他的媳婦幫忙農田綁黑色防鳥繩,過程中停下來問他,「媽媽,為何我們家的農田青蛙叫聲這麼多,隔壁慣行農法田卻悄然無聲?」他只能說,有沒有用藥差別就是這麼大!最近水稻收割,白鷺鷥也緊隨收割機之後吃蟲,因為稻田不用藥,白鷺鷥似乎吃得很安心。

他住在台北的孩子也受影響,閒暇即到花蓮學習有機農業,未來可望傳承衣缽。他將持續以綠保農法好好耕種,好好生活,讓年輕一代知道這是一條值得追尋之路,並且願意投入友善土地的耕種行列。

台南官田地區的農田耕作模式多為稻米與菱角週期輪作,前半年(一期)種植稻米,後半年(二期)再換種植菱角,早期稻作常採「插秧法」,係將育苗場之秧苗以機械插入田中,後有「直播法」,即直接將穀種灑入菱角田中,任其發芽長大,後者較前者節省許多成本,因此廣為農民喜愛。

然而,直播穀種過程中易被鳥類、老鼠等撿食而導致秧苗出苗率不佳、影響收成,農民遂利用燃炮、驅趕、懸掛彩繩或風箏、施放毒餌等防護措施,其中以「施放毒餌」對環境衝擊甚鉅,嚴重威脅濕地鳥類生存權益。

※「陪伴官田溼地‧綠色保育永續」
訂購專線:06-5795775 轉11-13
或連結友善商城「陪伴官田專區」訂購。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