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不捨神社記憶遭毀棄 黃家榮從業餘變達人 | 環境資訊中心

【你來報報】不捨神社記憶遭毀棄 黃家榮從業餘變達人

2015年08月05日
本報2015年8月5日花蓮訊,公民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文史工作者黃家榮,訪遍花蓮縣境內不少日治時代的神社殘跡,不只積極擔任導覽員分享珍貴文史,近年更協助推動神社的重建工程,並喚起地方人士齊心維護古蹟,他對於還原花蓮神社的歷史不遺餘力,2012年花蓮縣政府頒發「推展文化藝術有功」,在後山享有花蓮神社達人的美譽。

花蓮文史工作者黃家榮,經常受邀到各處分享文史訪查成果。攝影:謝宗璋。
花蓮文史工作者黃家榮,經常受邀到各處分享文史訪查成果。攝影:謝宗璋。

一張老照片  激發探索神社歷史念頭

黃家榮熱愛旅遊及嚐鮮,2007年開始耕耘部落格,與網友分享訪過的花蓮私房景點與美食情報,愛聽故事的他更勤做功課,挖掘地方鮮為人知的文史。後來從友人陳世淵手中,看到一張由長者張火茂提供、當年在玉里神社結婚的老照片,讓他動念:「為何花蓮有這麼多座日本神社,卻未獲政府重視?甚至有些早已遭棄毀在荒煙蔓草中。因此我就想去探索一番,把神社的歷史記錄下來。」

為深究花蓮地區日本神社的歷史,黃家榮開始積極收集相關史料及老照片,當他挖掘出越來越多的故事,後來任何有關花蓮的老照片,他也不放過,甚至不惜重金競標到手,目前個人藏有上千張老照片。然而起初的一張老照片,不只開啟黃家榮日後栽入神社的文史調查,也讓這座被人遺忘65年的玉里神社重見天日。

遺世65年  玉里神社重見天日

「玉里神社殘跡」於2008年由玉里鎮公所提報,經學者專家會勘及審議,同年7月23日公告為縣定古蹟。但直到隔年,在陳世淵、黃家榮與一群熱愛古蹟的鎮民自發成立的「玉里神社志工隊」,從清除雜草到修繕步道的整頓下,才讓老一輩記憶中的玉里神社再現風華。

後來他們揹著當年在此結婚的張火茂重訪舊地,當時黃家榮看著他「流目屎」,意識到原來神社在長輩們心中有不可搖撼的價值,於是決心要讓更多長輩在有生之年,找回記憶中的風景。

業餘變專業  熱血傳承歷史記憶

憑著對日本神社「無可救藥」的熱情與執著,他努力「從業餘變專業」,考取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碩士班。多年來,花蓮縣境內所有平地及海拔800公尺以下的神社都有他的足跡。

黃家榮攻讀研究所期間的指導教授潘繼道指出,學界研究日治時期神社多半從官方取得史料,但花蓮地區許多高海拔的神社卻少有記載。然而黃家榮透過文獻史料、當年報刊、老照片,以及訪查當地耆老,爬梳出遺跡確切位置,對還原花蓮日本神社歷史極有貢獻。

為了發揚這些逐漸在全民記憶中流失的故事,他積極肩負起文化導覽的使命,走入神社所在村落,向不同世代的居民述說。對身為「六年級後段班」的黃家榮來說,即便神社早已不是生活常景,解說時卻與聽眾絲毫沒有代溝,不但民眾聽得津津有味,就連活過那個年代的長輩都為之動容。

訴說獨特地方故事  導覽也成時空旅

花蓮鳳林鎮北林、大榮村曾是日本官營的「林田移民村」,如今有警察廳舍、日本地神社日碑,以及去年「蓋回來」的林田神社等許多保留相當完整的古蹟,黃家榮經常到此帶領居民、遊客來一趟時空之旅。

黃家榮也肩負文化導覽的使命,與民眾分享神社鮮少人知的動人故事。(謝宗璋攝影)
黃家榮也肩負文化導覽的使命,與民眾分享神社鮮少人知的動人故事。攝影:謝宗璋。

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美玲說:「阿榮有親身參與神社調查及維護的經驗,他的導覽總是能讓人感受到他對神社的喜愛,讓聽眾也喜歡上神社。」她指出,他導覽時不忘留給社區長輩說故事的機會,「他聽長輩講話時的眼神,好像發現什麼寶藏似的,就會給長輩一個動力,娓娓道盡深藏心底的故事。」

2012年,在地方人士爭取下,鳳林鎮公所挹注經費,開始進行林田神社的重建工程,黃家榮擔任文史顧問,與多位專家學者從總督府的神社結構史料,擘畫出林田神社的整體。從起初神社主體的「出土」,到鳥居、石燈籠及參拜道的修建,去年適逢建村拓墾百週年,林田神社隆重再現於世。

遊客留垃圾如何永續?  珍貴文資尚須良好維管

和風十足的景致吸引不少遊客駐足遊賞,但今年卻多次有居民發現遊客留下大量垃圾。對此黃家榮表示,重建神社固然美好,但如何永續,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於是他複製玉里神社志工隊的經驗,以民間力量維護神社,今年5月透過臉書,號召社區居民成為志工,清掃林田神社。雖然此法可深化居民捍衛古蹟的使命,但他呼籲民眾參觀完神社,也記得帶走垃圾,才是永續之道。

鳳林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劉青松,感念他持續關心林田神社,他說:「一位家住瑞穗的年輕人,卻願意關心其他地區歷史建築的再造,對社區居民來說是極好的典範。」

今年五月在黃家榮的號召下,社區居民動起來,還給林田神社一個乾淨的家。圖片提供:黃家榮。
今年五月在黃家榮號召下,社區居民動起來,還給林田神社一個乾淨的家。圖片提供:黃家榮。

在各地重新認識日本神社對地方文史的意義,而如火如荼展開重建之際,黃家榮表示,現在文化保存思維興盛,人們應思考古蹟維護的方式及管理措施,才不會讓好不容易重建的神社,再度淹沒於荒煙蔓草的命運。

「這些重建的神社早已失去當時日本移民心靈寄託、崇拜神祇的功能,故應思考現今的用途。」他說,從觀光層面思考,將是一大賣點,例如供新人取景拍婚紗照或動漫迷cosplay。神社同時也兼具教育意涵,帶領學生到現場進行實境教育的課程,體驗日本統治階級如何透過皇民化政策治理台灣人民,讓學生有臨場感,更能深刻認識當年的時空背景。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