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標本原來只是家居裝潢的一部份,是人們炫耀財富或獵殺技巧的展示品。然而標本不只提供虛華表象,藉由標本製作師敏銳的觀察和細緻的作工,精確還原出動物生前的某個時刻,凝結出正要轉身、邁出下一步的那一秒。當我們永遠失去了某個物種,標本製作師以最完整的形式保存生命的曾經。
卡爾.艾克利(Carl Akeley)是現代動物標本製作之父。這位出生於紐約的博物學者兼探險家,僅憑一人之力將動物標本製作從一種臭味四溢的室內裝潢形式(剝皮、煮骨頭、用金屬線將骨架拼回去、將破布和稻草填入用骨架撐起的皮囊內)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
巴黎戴羅勒標本商店中展示著宛如諾亞方舟般豐富的動物標本。創立於1831年的戴羅勒標本商店是藝廊,也是科學研究中心。攝影:羅伯特.克拉克 Robert Clark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2015年8月號 |
艾克利使用黏土和混凝紙將動物身體雕塑成自然的姿勢,以前所未有的解剖精確度呈現動物的肌肉與血管,然後再覆蓋上動物的毛皮。之後,他將這些栩栩如生的標本分組放在用來重現這些動物棲地的生態造景裡,連地上的葉子都是會出現在動物真實生活環境中的種類。
艾克利帶來的不只是新穎的屍體處理技術。他發明了一種讓我們得以體察這些死去動物的敘事框架,且一直延續至今。「製作動物標本的關鍵在於訴說故事的全貌,」參與錦標賽的22歲新手喬丹.海克爾說。它的重點不在於裝填一隻鹿的標本,他解釋,而在於訴說這隻鹿的故事。時間在冬天嗎?那這隻公鹿身上的毛必須有一定的長度。牠在發情期嗎?有母鹿嗎?那麼你最好把牠的鼻孔做得張開一點。
只要在有動物標本的地方,就能看到艾克利所造成的影響。他最著名的一些作品仍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與紐約市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展出。
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艾克利非洲哺乳動物廳中央,是由八隻大象組成、名為《警報》的生態造景。這件作品已經有百年歷史,卻依然鮮活生動,許多人認為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動物標本。
然而,大廳裡的另一件作品,可能才是艾克利最重要的作品。這是一件山地大猩猩的生態造景,這些大猩猩是1921年艾克利的團隊在比屬剛果獵殺的。那次旅行改變了艾克利的一生:他後來曾說,當他俯視著死去的銀背大猩猩,「必須傾盡我所有的科學熱忱,才能不覺得自己是個兇手。」
從非洲回國後,艾克利遊說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為山地大猩猩設立保護區。建立於1925 年的阿爾貝國家公園是非洲第一座國家公園, 如今已改名為維龍加國家公園。艾克利的努力也讓他被視為大猩猩保育的先驅。
在艾克利眼中,製作動物標本是一項有價值的科學工作,一種將他擔心會絕種的動物保存下來的方法。在1912年8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他曾為文描述他為了《警報》狩獵大象的過程,裡面就提及了這樣的擔憂。艾克利感嘆,自己此行收集到最好的一頭公象,象牙的重量各只有大約45公斤,但是象牙重90公斤的大象並不罕見。他寫道,希望能替後代收集到一個這樣的標本,並預言不久後「僅存的擁有巨大象牙的大象,都會因為牠們的象牙而被獵殺。」
現在,即使是象牙重45公斤的大象都非常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