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氣候專家宣胡博(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教授應行政院環保署之邀來台進行交流,17日於台大發表演說。宣胡博提出全球暖化的確切科學證據,並強調「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不能解決問題,人類必須做出抉擇。至於人類是否願意行動,並將更好的未來留給給下一代,這是價值觀的問題。
IPCC氣候專家宣胡博(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攝影:陳文姿。 |
宣胡博不僅是德國物理學家、德國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更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重要領導人之一。IPCC曾因提出「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的關聯性,建立更廣泛共識」而獲頒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暖化影響被輕忽 氣候專家呼籲盡早行動
宣胡博首先以科學家的立場,提出IPCC及國際科學研究證明暖化的嚴重後果,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已經預測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也提出未來會有更多熱浪,高溫的趨勢線是很明顯的,而且這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他表示,研究已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6度的機率是10%,但大眾對科學家理論與數據仍舊存疑。對此,他認為人們總認為暖化不一定會發生,但假設說墜機機率是10%,事情的嚴重性馬上不言可喻。
此外,也有些人以為只要隨著地球暖化改種作物就可以解決問題,例如德國不再種小麥而改種鳳梨。宣胡博指出實際問題並非如此,暖化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當暖化導致溫鹽環流消失後,歐洲的溫度將降到像阿拉斯加一般,將是一場難以估計的災難。
氣候談判20次失敗 改變需要創新與抉擇
今年底聯合國的巴黎氣候大會(COP21)預計將產生新的國際氣候協定,新協定的重要核心就是各國由提出減碳的目標與規劃(自主減碳承諾,INDC),以減緩地球暖化。而行政院恰巧於演講同日提出台灣的INDC,對此宣胡博表示肯定,認為台灣對世界永續發展有重大貢獻。
宣胡博呼籲人類應跨出第一步,他提出七項新經濟的概念,例如再生能源的整合、產生能源的房屋、電動交通工具、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等等。並表示,德國正在進行超級電網的計畫,未來可透過海底纜線,將再生能源貯存至2000公里外的挪威,需要時再取電,而非洲跟西班牙也有類似計畫。
然而,現場也有學者提問,今年已經是第21屆氣候大會了,等於過去失敗20次都沒有具體成果,是否該從根本做出改變?或採用新的思維與模式?
宣胡博回應,解決暖化問題需要仰賴科技創新,但最終的關鍵仍然在人。社會應該要決定,是要保有目前的生活,或者應該留個好的未來給下一代,這是道德觀念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