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不蓋堤防蓋罐頭工廠? 黑潮町的「34M」防災學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日人不蓋堤防蓋罐頭工廠? 黑潮町的「34M」防災學

2015年10月23日
本報2015年10月23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日本高知縣的黑潮町原本是一個默默無名、有著美麗海灣的農漁村。和台灣部分農漁村落一樣,它面臨著交通不便、產業衰退,人口減少,高齡化等問題。但除此之外,它還是地震、海嘯、颱風與土石流災害的潛勢社區。

日本311大地震後,內閣府重新做了地震海嘯最大數值的推估,而全國最高海嘯潛勢就落在黑潮町!據估算,此處海嘯最高可達34公尺(34M),相當於11層樓高。一夕之間,黑潮町成了明星社區,卻是以海嘯潛勢成名。

是否應建更高的堤防呢?然而,黑潮町居民的防災選擇卻跌破眾人眼鏡──他們決定蓋罐頭工廠。

黑潮町34M罐頭工廠 資料來源:http://kuroshiocan.co.jp/

黑潮町34M罐頭工廠。資料來源:http://kuroshiocan.co.jp/

黑潮町位於高知縣,預測最高海嘯可能達34公尺。圖片來源:Google Map

黑潮町位於高知縣,預測最高海嘯可能達34公尺。圖片來源:Google Map

建工廠防災?  罐頭工廠背後的防災思維

 黑潮町34M罐頭工廠產品 資料來源:http://kuroshiocan.co.jp/

黑潮町34M罐頭工廠產品 資料來源:http://kuroshiocan.co.jp/

黑潮町的小型食品罐頭工廠於2014年成立,產品是防災時期最需要的罐頭,工廠的品牌正是「34M」。

成立罐頭工廠可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增加經濟效益,提升社區知名度,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防災。

建工廠可以防災?這樣的思維必須回溯至更早以前,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根據日本火災學會出版的「兵庫縣南部地震火災調查報告書」,阪神大地震發生初期,僅有不到2%的受困民眾是由救助隊救出,66.8%是靠自己與家人的力量脫困,28.1%則是藉由友人及鄰居協助脫困。日本根據這項調查推演出災害防救法則:「自助:互助:公助」比例是「 7: 2: 1」,進而推衍出自主防災的重要性。

但黑潮町的人口大多數是60、70歲以上的老人,面對海嘯來襲,即便有良好的海嘯預警系統,也只能由老人協助老人脫困,逃離能量嚴重不足。面對無法預知的災難,如何維持好生活,又能增加脫困機會?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巨大災害研究中心研究員,也實際參與黑潮町防災計畫的李旉昕解釋,藉由生產與販賣黑潮町的食品,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黑潮町的存在,活絡社區網絡。進而吸引外移人口返鄉,甚至讓外地人來此居住。人多,尤其是青壯年人口,對於防災有很大作用。

黑潮町的海,圖片來源:http://kuroshiocan.co.jp/

黑潮町的海,平靜時美麗,不平靜時可掀起巨浪,威脅社區居民。圖片來源:http://kuroshiocan.co.jp/

天災揭示工程極限  建堤不如做好自主防災

黑潮町的選擇似乎很有道理,但跟台灣不停要求更高堤防、更多防災工程的思維相比,有點不可思議。李旉昕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日本人看到工程的極限。「硬體已經沒有辦法再依賴了」。

311大地震時,岩手縣號稱「海上萬里長城」的防波堤遭海嘯摧毀,李旉昕說,人們是沒有辦法想像災難規模的。與其建堤防,不如把生活跟防災機能做好。

台灣近年也在力推社區自主防災,從水利署的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水土保持局的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以及內政部災害防救深耕計畫,但推動卻遇到一些民間阻力,民眾普遍相信工程重於防災。

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中心郭力行副工程司說,推行社區防災時,民眾常反映:「有工程就不用辦理防災了」、「趕快來治理比較實際」、「防災只是政府作秀」等。但從這次蘇迪勒颱風,桃園復興鄉合流部落居民全數提前撤離來看,非工程的預警、避災、減災與防災的重要並不亞於工程建設。

黑潮町的防災演習,為海嘯後缺水缺電等問題預先準備。照片提供:李旉昕

黑潮町的防災演習,其中之一是烤竹筒飯,為海嘯後缺電等問題預先準備。圖片來源:李旉昕

郭力行表示,有些社區對防災工作非常認真,但也有部分社區的防災演習只做一次,就沒再持續。

李旉昕補充,日本每年都有防災演習,以今年為例,黑潮町除了到山上避難外,還模擬缺水缺電時,大家一起烤竹筒飯,當然自己生產的防災罐頭也是不可少的。有些社區則辦大聲公比賽,看誰喊「海嘯來了!」比較大聲。

李旉昕認為,防災應運用當地特有文化與環境背景,創造社區的防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