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動保與移工論壇 盼回歸尊重生命初衷 | 環境資訊中心

【你來報報】動保與移工論壇 盼回歸尊重生命初衷

2015年11月17日
本報2015年11月17日台北訊,公民記者劉如意報導

日前台中一位越南移工吃狗肉被抓,引發各界撻伐。全台各地的動保人士更於本月2日前往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抗議,不過現場有抗議民眾舉出「滾回越南」等歧視性標語,惹來移工團體的反彈。

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2015年11月13日舉辦「動保,移工—運動的十字路口!」論壇,邀集移工與動保團體互相對話,現場亦有勞動部代表出席,試圖找出社會共識。

動保移工論壇現場。從左到右分別是:越南新住民、唱四方主持人、前四方報越南編譯,陳瑩真;越南籍台灣留學生,阿桃;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顧玉玲;移動兒102工作室,移工/動物/兒童公益空間負責人,林秀貞;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素香;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陳政亮;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錢永祥。攝影:劉如意。

動保移工論壇現場。從左到右分別為:越南新住民、唱四方主持人陳瑩真;越南籍台灣留學生阿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顧玉玲;移動兒102工作室、移工/動物/兒童公益空間負責人林秀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素香;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陳政亮;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永祥。攝影:劉如意

動保vs.移工 真議題? 假議題?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陳政亮在開場表示,雖然他過去是在工運的脈絡,但於經驗上,認為不同團體間的對話與理解是重要的。針對這次的事件,他認為也許在論壇讓有想法的人可以暢所欲言,或許不一定可以解決什麼,但增進了解,是這個論壇最主要的目的。

動保跟移工,是否絕對衝突的兩個議題?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認為,動保跟移工的衝突,是假議題。「如果我們都尊重動物跟東南亞移工,如何讓他們更接近,以自己的立場來想,『自己希望怎麼被對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也認為,這議題並非族群衝突的問題,擔心弄假成真,因此對話顯得相當重要。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永祥則從社會運動脈絡與文化學習的角度,來看待真、假議題的問題。他認為,就社會運動的角度,這衝突是假議題。移工跟動保的原始動機都是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平等,關心社會品質的改善與進步,「這兩者沒有理由去發生衝突」。

錢永祥更從國外與台灣社會運動起源的脈絡,說明19世紀的英國與20世紀的美國,爭取動物保護、投票權、兒童利益保護、反對任何歧視等社會運動,都是相同的一群人,他們關心的都是社會某部份的弱勢群體。而8、90年代台灣的動保運動與民主運動,也是在促進共善的社會。於此脈絡下,動保與移工的衝突,錢永祥認為是假議題。

文化學習取代文化優越 社會運動才能進步

另一方面,他認為這兩者成為真議題的意義,是在於文化優越與學習之上。他說道,任何人關懷動物的理由不一樣,在台灣,動保運動並非同質或可界定的團體,對動物關心不代表可以用道德優越感的來譴責他人,這是必須改變。

反之,他也認為移工需要改變。錢永祥提到,他不贊同多元文化主義,歷史上所有文化都是變動的,而法令是文化變動中相當重要的部分。像是動保法,就是產生進步意識很重要的媒介。他認為透過這次的事件,有一個集體學習的機制,讓動保運動有所學習,並調整對其他團體的態度。而對於移工,應協助以文化學習取代我們的文化優越,使社會運動是有意義的進步。

不過,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則有其他看法。他認為,就社會運動本身來說,當不同的團體隨民主發展,取得不同的政治資源,相互的差別就出現了。他舉出因人類過度食肉而造成畜牧、糧食等產生與環境密切的問題,但此議題對於某些環保團體,卻被嗤之以鼻對待。他表示,歧視在不同運動團體間是存在,動保與移工或其他弱勢運動團體間的衝突,是否為假議題,他認為並不見得。

移工知情權不足 凸顯人權上的弱勢

錢永祥教授所說的移工文化學習,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知情權與特殊性上。張正認為,移工被抓到吃狗肉的罰款是高於薪很多倍,也可能會遣返。「問題在於移工是否知情?如果是無知之過而遣返,那麼移工花了這麼多錢來台灣,沒賺錢到就要回去,並不是那麼公平」,他說。

即便如此,張正認為移工殺狗來吃還以炫耀式的照片po上網路,這是在各文化上都不被允許的,違法行為也必須在台灣的法令下處置。但就現行的法令,同樣虐待貓、狗的台灣人與移工的下場並不同,移工會失去工作權,生涯產生很大的變化。他希望移工的權益可以更接近台灣人。

朱增宏同意移工可以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但並不同意吃狗肉。他認為除了雇主與仲介公司必須要負起教育宣導責任外,未來也把壓力轉到政府,並結合越南部分反吃狗肉的團體,把這壓力給雙方政府。朱增宏表示,即便是台灣民眾面對犯法的情況,都會認為應該讓對方多了解,更何況是移工。

Ste Wilson

韓國狗肉市場一隅。圖片來源:Ste Wilson(CC BY-NC-ND 2.0)

對於移工是否知情,相關單位的做法是什麼?論壇當天勞動部代表出席之職員回應,勞動部協助農委會引進移工前,就讓越南政府瞭解相關動保的法令。移工引入後,於機場的外籍勞工機場服務站會宣導相關申訴的管道與權益,動保相關問題也納入教育訓練中。而前陣子通過《就業服務法》之修法,有關雇主講習部分也將動保諮詢放入。此外,農委會也提供文宣,由各縣市政府的勞工單位以及6個廣播電台、13個電視節目來宣導。

不過,這樣的「知情權」被移動兒102工作室負責人林秀貞質疑其有效性。林秀貞表示發放單張跟宣傳的效果不高,必須正視其法令特殊性,應用專案的方式特別強調與他切身攸關之部分,像是遣返後將無法償還債務等嚴重性。

而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簡稱TIWA)的陳素香亦表示,許多仲介在出了機場大門後,就把手冊回收,更別說是徹底做到知情。

那麼「不知者無罪」,於法律上會如何認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志工律師林佳緯表示,不知者無罪雖然在刑法是有空間的,但由於法院體制,操作起來相當困難。他認為必須從外籍移工的整體弱勢環境解決起;要解決動保跟移工的衝突,首要解決他們在人權上的弱勢,才是根本。

仇恨言論製造二元對立 強化歧視

越南籍移工殺狗來吃的事件,已在網路上引發許多仇恨言論,這讓張正擔憂事件的後續發展。他認為虐待殺害必要譴責,但許多仇恨、「無差別攻擊」言論,必須處理,「這樣傷害性的言論,沒有打到對象,反而殃及無辜」,他說。

朱增宏從法令來分析歧視問題。動保法規定「任何人」都不可以虐殺貓狗,法令本身並沒有歧視。但就10-100萬的罰鍰來說,會有差別化的空間,執法過程、執法者或法律效果,對國人與移工會有不同,必須要考慮其特殊性。此外,他也觀察到於「1102包圍越南辦事處抗議行動」,相關動保團體發出的言論是小心的,但追隨者或參與者的言行可能會「跳針」引發的效應難以避免,主事者仍應承擔、檢討。而從促進社會品質這個共同目標來看,不同運動團體間如果還有存有優越感,就顯示我們的社會學習還不夠。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素香認為,網路上的「野蠻說」就隱含了歧視,「什麼是野蠻跟文明?」他問。他認為高舉動保但卻有階級性,對照到移工的議題上,希望可以有更廣的討論,但如果是歧視、野蠻說,移工與動保雙方就很難平心靜氣的討論。此外,他不同意用剝奪外籍勞工的工作權作為懲罰,「他們來台灣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夠大了,因為無知而犯法,這除罰是不對等的,太重了」,他希望有空間可討論,並期待動保團體在面對這問題,可避免歧視、階級、野蠻與文明的對立。

東華大學華文系黃宗潔批評社會運動以進步/落後;優越/愚昧;野蠻/文明的二元訴求,可能致使情感呼籲的妖魔化。她也觀察到,因貓狗而產生憤怒的人只是一部分,但另一部份則是種族歧視,「根本上就認為外勞滾回去,整個社會對於他者排外的普遍價值,這是我們應該去挑戰,而非把問題放在外在移工跟動保的問題」,他說。

為越南新住民亦是唱四方主持人的陳瑩真,從自己的成長經驗來看吃狗肉事件。他說,在越南吃狗肉是普遍的,但並非全部。他因為家裡務農有養狗,所以是不吃狗肉的。他回憶起其中一隻狗的過世上她跟姐妹非常傷心,還在家裡種的咖啡樹下挖了一個坑埋葬他。而他的鄰居養狗所生之幼犬養後,會有固定的人騎摩托車來買。對於前陣子吃狗肉事件,林秀貞請他協助製作文宣並放到臉書宣傳,許多越南朋友都問:「是真的罰100萬嗎?」、「是不是真的?」

而他也提到,許多媒體跟新聞都以中文表示,但很多移工看不懂。而陳瑩貞說,讓他難過的是看到「滾回去」的言論。他同意犯錯了要被懲罰,但如果是在不知情之下犯了錯,被說「滾回去」,讓他非常受傷。

入境如何「隨俗」? 商品化社會才是衝突根源

陳玉敏從動物與移工的角度,來談弱勢的結構。他認為許多動物就像是被迫簽了一張24小時的勞動契約。弱勢如何形成?從何而來?如何被建構?而當我們探究弱勢,你口中的弱勢群體,是否包括動物?

陳玉敏說,動物弱勢的結構來自許多面向,其中部分與移工的弱勢處境相當類似。另外針對許多人認為動保運動只有愛心,或沒有科學根據與政治綱領,她回應:「許多批評者可能根本沒看過或關心過不同議題的動保運動論述,至於情感,我想如果沒了共感同理的基礎,我不曉得人還剩下什麼?」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顧玉玲,則從移工吃貓狗肉案件,談權力與運動的論述。就他的經驗而言,在城市裡一隻流浪狗的消失,愛媽最清楚且切身。動保與移工兩者雖然是假議題,但在當事人身上,卻很真實。

此外,他也提到廣達興事件時,有中輟青少年去打移工,這背後顯示他們沒辦法表達融入這社會的愛國情操裡,只好去攻擊這些更弱勢的人。「從這件事去看背後的結構是什麼?理解真的可以帶來包容共存的嗎?」顧玉玲問。與人相處的具體經驗裡,與在抽象認知中的他人,這兩者是斷裂的,「我們抽象的認知被社會集體帶著走,就會變成兩群人的對立,但你能夠去責怪個別的當事人嗎?」顧玉玲認為,種族文化的野蠻說,只證明了「我比你優越」,還是鞏固了既有的權力,弱勢者依舊沒有位置的。

顧玉玲提到,文化脈絡可以作為理解的基礎,但不是為虐殺找藉口。他表示,動物權利跟移工權沒有衝突,真正衝突是資本主義跟鼓勵消費、商品製造。真正的衝突不在這兩造,而是反暴力與虐殺、反偷竊與濫捕、反市場化與商品化。

「不是他們有傳統吃狗肉的問題,而是變成招商、觀光的節慶,濫捕才出現,用文化來談,都沒辦法對焦,應該要對抗的是商品化資本化」,他說。此外,顧玉玲認為法律不應該有特殊對待,但應該要考慮它的特殊性。入境「隨俗」要怎麼發生?雇主、仲介跟政府都難辭其咎。至少讓資訊對等,否則平等跟理解都只是在地人的同情與施捨。

一同與會的阿桃是越南籍的台灣留學生,長期在越南移工的庇護中心工作。有關吃狗肉違法的知情,他表示多年前已有看到宣傳海報,但沒有多少人注意,直到前一個月才知道吃狗貓會罰錢。阿桃認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對外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他認為相關罰則應該要在移工來前就要宣傳,由仲介負責轉知訊息。他亦對於「滾回去」言論,感到受傷與覺得嚴重。

要求移工守法  也要提供充分資訊

移工與動保議題並非絕對的二分,這兩者的對話,在論壇之前,TIWA內部成員就已經討論不休。陳素香表示,TIWA的成員多半是愛媽,也收養流浪貓狗。但作為移工團體,認為這件事應該要放在社會脈絡裡去談。早期台灣農民不吃牛;印度不吃牛;伊斯蘭不吃豬。在不同脈絡,什麼可食什麼不可食?什麼是有禁忌的?越南勞工在台灣發生食狗肉事件,牴觸台灣現在的風土民情。是他們要尊重我們的文化,還是我們要尊重他們?而所謂尊重文化,有無道德的底線?這是TIWA內部的思考與討論。

現場有參與者提出想法,認為移工應該入境隨俗,「你既然宰殺犬貓,還要跟我談什麼權利?」法律規定就是不能做,認為放在社會文化來討論,相當奇怪。他更進一步將移工進入台灣,比喻成「短期的旅遊,會做事前的功課,什麼可帶什麼不可帶,要主動了解。」

陳素香回應,犯法就要接受處罰,但在此之前應有充分告知的義務。入境隨「俗」跟法律,要如何讓他移工了解。入境隨「俗」的「俗」是什麼?作為地主國,應該要有義務讓移工知道。而移工來台之前是否主動了解台灣的民俗文化,必須考量他是否有條件,許多外籍移工並非有條件能夠得到資訊。於此可知,部分民眾仍未考量移工的特殊性。

此外,EMT tough 生命急難救助團隊負責人李榮峰在破獲多起移工吃貓狗的事件中,他們強調的,所抓的是「罪犯」不是「越南人」,並質疑「外籍勞工殺狗不正義,但本國人打外勞就是正義嗎?」認為種族歧視應該消失。李榮峰更表示,有時候檯面下的解決方式會更有效。目前EMT tough也正與越南台辦事處、越僑協會合拍兩部宣導片,對象為越南移工與雇主和仲介。

最後,張正回到網路仇恨言論的「處理」,他認為這是言論品質的問題,建議動保圈跟動保圈的對話,不希望這樣的言論傷害動保團體。

此次論壇的關懷,其背後意義以「尊重每一個生命」為基礎,移工團體與動保團體認為,論壇只是一個開始,後續將以社會遊說、文化改變的方式共同合作走出去,並如何透過行動整體提升,來促進移工與動物社群的尊重與認知;加深後續論述與行動,成立工作小組,期待共同關注這方向議題的朋友一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