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腐肉饗宴:兀鷲 | 環境資訊中心
選讀國家地理

血淋淋的腐肉饗宴:兀鷲

2016年01月21日
撰文:伊莉莎白.羅伊特 Elizabeth Royte;攝影:查理.漢彌頓.詹姆士Charlie Hamilton James

※編按:本期國家地理雜誌介紹了生態系中重要的清道夫──兀鷲。兀鷲的外表和食性雖然不討喜,但是卻是非常有效率的腐肉處理機制,他們強健的消化系統能消滅腐肉上的有害病菌,阻止疾病的擴張。然而空中盤旋的兀鷲暴露了屍體的位置,大量的兀鷲遭到盜獵者毒害。

在台灣也有處境類似的猛禽。同樣喜歡食腐的黑鳶,因為農人與班鳩、麻雀的衝突而間接受害。在紅豆播種時節,為了避免剛播下的種子入了鳥腹,有些農夫選擇毒殺鳥類,而黑鳶則因為揀食田裡的鳥類屍體而亡。

身為消費者,我們可以串聯更多人一起拒絕野生動物商品,讓盜獵者失去市場誘因;在購買紅豆等農產品時,選擇友善環境的農產品,避免兀鷲和黑鳶自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兀鷲是自然界重要的清道夫。攝影: 查理.漢彌頓.詹姆士Charlie Hamilton James。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2016年1月號

兀鷲可能是地球上受詆毀最嚴重的鳥類,總被當成「貪婪」和「強取豪奪」活生生的象徵。查爾斯.達爾文在1835年搭乘英國皇家海軍帆船「小獵犬號」航行期間所寫的日記中稱這些鳥「令人作嘔」,並說牠們的禿頂是「生來在腐敗物中打滾用的」。牠們演化出了許多能力,包括可以在受到威脅時吐出胃中所有內容物,好迅速逃脫。

讓人覺得噁心?或許吧。但兀鷲絕非一無是處。牠們(通常)不會殺死其他的動物,可能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我們知道牠們會共同分擔照顧幼雛的工作,閒晃和下水時也都是成一大群團體行動,且相處愉快。最重要的是,牠們會進行一項至關重要、卻遭到嚴重低估的生態系服務︰迅速清除並循環利用死去動物的屍體。根據一項估計,在歷史上,每年動物遷徙期間,當130萬頭白鬚牛羚在肯亞和坦尚尼亞之間來回遷移的時候,居住在塞倫蓋蒂生態系或飛到這裡的兀鷲所吃掉的肉,比塞倫蓋蒂平原上所有食肉哺乳動物所消耗的總和還要多。而且牠們動作很快。一隻兀鷲可在一分鐘內狼吞虎嚥地吃下大約1公斤的肉;一大群兀鷲則能在30分鐘內將一匹斑馬吃得精光――從鼻頭到尾巴。如果沒了兀鷲,發出惡臭的動物屍體很有可能要拖更久才會消失,昆蟲的數量會因此暴增,而疾病則會到處擴散。

然而,這種經年累月形成的絕妙安排並非不會改變。事實上,它在某些關鍵地區正面臨瓦解的危機。非洲的11個兀鷲物種當中,有一個――禿鷲――已經滅絕,現在則有七個其他物種被列為極危或瀕危。有些物種,例如垂面禿鷲,主要存在於保護區,而其他地區性的白兀鷲和胡兀鷲族群則已經幾乎滅絕。「遊隼基金會」非洲計畫的助理主任妲西.歐嘉達說,兀鷲和其他食腐鳥類「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鳥類功能群。

。。。

歐嘉達並不期待非洲會效法印度,對兀鷲危機做出回應。「在肯亞,政府沒有採取什麼保育兀鷲的行動,」她說,「也沒有展現出限制使用加保扶類藥劑的政治意志。」她指的是包括加保扶在內的同類化學藥品。此外,印度的兀鷲只面臨單一威脅,即非蓄意的毒殺,但非洲的兀鷲面對的威脅卻多得多。

2012年7月,辛巴威的一座國家公園中有191隻兀鷲在吃了一頭被盜獵並撒上毒藥的大象後死去。一年後,納米比亞有大約500隻兀鷲在吃過一具含有少量毒藥的大象屍體後死亡。為何一心取得象牙的盜獵者會對兀鷲下手?「因為牠們在死去的大象和犀牛上空盤旋,會讓動物管理員注意到牠們的活動,」歐嘉達說。現在,盜獵象牙的人要為非洲東部三分之一的兀鷲中毒事件負責......(全文請參閱《國家地理》雜誌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