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文資審議先談交通 三井倉庫去留仍未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市文資審議先談交通 三井倉庫去留仍未知

2016年03月10日
本報2016年3月10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新任文資委員三月上任後第一場文資審議,文化局局長謝佩霓不發一語!昨(9)日三井倉庫「保存方式可行性評估案」會議上,以《文資法》為特別法的位階,竟出現開發單位強勢主導,文化單位退縮的怪象。最終因委員意見分歧,表達三井歷史背景資料不充足等意見,主席裁決不做出結論,並指示文化局提出原地保留可行性的評估方案,延後下週再議。

搶救北北三發言,不滿提報資料完全未被文化局提及,成員情緒激動一時哽咽。攝影:林倩如。

搶救北北三發言,不滿提報資料完全未被文化局提及,成員情緒激動一時哽咽。攝影:林倩如。

「文資審議」現場 文化專業噤聲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簡稱「三井倉庫」)是忠孝西路上數一數二的老建築,因配合「北門周遭廣場改造計劃」面臨遷移處置。上月25日北市府都委會進行「北門廣場都市計畫變更案」審議,通過三井倉庫往東遷移51公尺的路型,再以附帶決議的形式,將其去留交由昨日文資審議做最後定奪。

此次第77次文資審議一開始即有騷動,原因在有關心民眾收到文化局發的開會列席公文,但一樣只能登記發言三分鐘,跟旁聽權利無異,且沒有機會釐清可在室內席或旁聽室。

在文化局很快簡報過後,尚未討論到三井文資保存價值,辦理保存方案逕由都發局、交通局大量陳述分析,開發單位強勢,文化單位退縮,甚至到整個會議終了,極其詭異地,副主席文化局局長謝佩霓竟毫無任何一次發言。

委員米復國首先提出質疑,聽完報告,好像是交通、都市計畫,最後才是文化。以《文資法》為特別法的位階,已通過都審再文資是否程序顛倒?還有沒有機會討論?相關事實是否正確?方案好壞的前提是什麼?可否讓民間團體先發言等等,不過,主席仍請專家學者發言,業務單位做回應,過程遲遲無法讓陳情團體參與討論。

另有委員提出若拆除古蹟,應送中央主管機關審議並核定。文化局解釋,歷史建築不具強制性,但會依法辦理。對此文化局再表示,文資會議與都委會乃平行審議,結果若不一致,後者將做相對性的變更。

公民行動 提報古蹟、文化景觀 

會前,文資團體「搶救北北三:北門x北三線x三井物產舊倉庫」舉行記者會,展示提報市定古蹟及文化景觀之行動成果。成員在短短時間內發動現場與網路的全民提報行動,8日向文化局遞送近300份提報表,並於記者會前接力朗誦三井原址保存提報意見萬言書。

成員林奎妙說明,這些來自不同縣市、職業的提報人,反應出三井作為北門周遭歷史文化場域一分子的價值受到肯定,顯見文化權利人對歷史保存新的看法,希望藉此破口重啟討論三井價值。

嘉禾新村好勁稻工作室郁良溎則補充,三月新上任的文資委員,一方面應依二月所公告文資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之「公開遴選」透明原則,然現下仍流於「市府指派」。另一方面,除了主任委員由文化局長改為非督導文化局業務的副市長鄧家基擔任,民政、都發、工務三位府內委員的層級均從專人代表明訂為由機關首長出席,因此,搶救北北三嚴正呼籲:工務局長彭振聲、都發局長林洲民應依《行政程序法》第33條第二款:「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得聲請迴避」而自行迴避審議。

好勁稻工作室郁良溎呼籲,文資委員應該利益迴避。攝影:林倩如。

好勁稻工作室郁良溎呼籲,文資委員應該利益迴避。攝影:林倩如。

缺乏歷史資料的荒謬

面對民間聲浪,都發局一再以2012年漢寶德主持、三井登錄歷史建築時的附帶決議為依循:「本建物所在地區仍應以型塑北門意象為重點進行考量,後續應配合該計畫與周邊古蹟群活化發展,以及都市發展與交通規劃等議題,研議最適合之保存模式。」贊成遷移的委員亦多按此思維,認為施政要有延續,不能每每推翻前案,相信技術專業的評估。

然而,委員黃士娟對此做出重要澄清,稱該附議來自2009年的會勘記錄,之後她在2010年曾做過初步的三井歷史基礎調查,指定時卻沒有用到其相關意見而直接沿用了較早的資料,但可確定建立介於1911~1917年,算是古蹟群裡第三資深建物,並見證河運轉陸運。

委員堀込憲二亦呼應,建築年代都還不確定,怎麼決定命運?此外,委員郭瓊瑩提醒,當下說永久路型太武斷,何況最急迫性的工作,包括現況的清理、保存研究的調查等早應該開始。

委員張崑振也補充,若是以人為本,為何到了2050年還是八線道的想像?「倘若不得不遷,應思考讓三井回來的可能性。」張指出,都市發展必須完全尊重文化保存,都市計畫可以帶來更多資源來發展文化,現地保存一定是最高原則,遷移確實會減損價值,地理資訊不見,再也無法對照歷史情境。

顯見三井倉庫連一個正式、完整的歷史調查研究都沒有,即要被決定命運。

第六任文資委員,會中意見不一。攝影:林倩如。

第六任文資委員,會中意見不一。攝影:林倩如。

文資審議會議,都發局卻扮演簡報主要角色,文資團體遲遲未能進場參與討論,場外鼓譟抗議。攝影:林倩如。

文資審議會議,都發局卻扮演簡報主要角色,文資團體遲遲未能進場參與討論,場外鼓譟抗議。攝影:林倩如。

消失的平移工法

直至四時許,搶救北北三進場發言,因提報資料文化局隻字未提,成員情緒略有激動,林奎妙表示,每一份提報單都是民眾做出不同價值的選擇,意識改變的依據,今天已經不是只有專家導向的年代,而是整體討論的公民社會。

她亦指出都發局長期隱匿平移工法的選項,3日文化局進行三井現勘時,該工法又重新出現在資料中,然平移不可行卻是使一月預算有條件通過的原因之一。重申未來將面對產權更加複雜的文化資產,希望文資的弱勢和文化局主體性的削減,能終結在三井這一戰。如同委員劉淑音所建議,日後民眾的參與只會更強烈,需要彼此對等的對話。

12日【告別核電,面對核廢】反核遊行終點站北門,搶救北北三也會有倡議行動,繼續傳遞三井的故事及把空間擴大、時間拉長所融合定位的真正價值。

發言單位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代文資團體提出列席疑義。攝影:林倩如。

發言單位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代文資團體提出列席疑義。攝影:林倩如。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