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物語】冬季土魠二部曲・拖釣職人:陳文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風物語】冬季土魠二部曲・拖釣職人:陳文龍

2016年06月15日
策劃:詹嘉紋、潘佳修;撰稿、攝影:潘佳修
※編按:「抓魚,是要抓一輩子的,不是只抓一年。」拖釣職人陳文龍不用捕獲量較大的流刺網,堅持以捕土魠的傳統漁法——「曳繩釣」,享受用手拉繩,與魚、與海角力的成就感。

清晨6點,澎湖望安鄉將軍嶼的陳文龍,開著船側裝著兩根長長的管子、俗稱「拖釣」的小船,一個人出海去了。今天要到望安天台山附近的海域,因為今年冬天這附近的土魠多;去年則是在將軍東邊的船帆石外礁多,密集時還曾經同時有一、兩百艘,來自澎湖各地的漁船出現在海面上。

整個將軍,像陳文龍這樣的小型拖釣船,就有十幾艘,是澎湖盛行已久的傳統捕土魠漁法之一。陳文龍的家族就有四艘拖釣船,爸爸、叔叔、哥哥都在抓土魠,可說是家傳技法。

冬天風浪大,陳文龍說,可以出海的天數大約是50天,但是今年的漁獲量是五年來最少的一次,只抓到80幾條;比起去年的200多條,數量少了一大半。不過,因為數量少、價格也比較好,物以稀為貴,「實際收入只少了20萬啦。」陳文龍說。

拖釣船職人陳文龍今年46歲,十幾歲國中畢業就跟著爸爸出海抓土魠。攝影:潘佳修。

拖釣船職人陳文龍今年46歲,十幾歲國中畢業就跟著爸爸出海抓土魠。攝影:潘佳修。

陳文龍今年46歲,十幾歲國中畢業,就跟著爸爸出海抓土魠,從小就學會這套獨門的手釣漁法,抓魚已有30幾年的經驗了。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很快的,陳文龍26歲就開始獨立出海作業。那時候,漁船設備簡單,速度慢,最快才5海浬。

直到十年前,陳文龍用300多萬,買了現在這艘8噸,屬於CT1的船,這艘馬力大,船速就快多了。用白帶魚當餌料時,可以開2海浬;用假餌時更快,可以開到5、6海浬的速度。

船速的快慢、餌料要放在多深的水、何時用真餌、何時用假餌,漁獲量才會好,可都是漁人多年經驗所得。

陳文龍的拖釣船,兩旁長長的管子要與船身呈90°。攝影:潘佳修。

陳文龍的拖釣船,兩旁長長的管子要與船身呈90°。攝影:潘佳修。

大土魠 拖釣才抓得到

土魠名稱由來,有種說法,就是跟抓土魠的傳統漁法「曳繩釣」有關,也就是澎湖人俗稱「拖釣」。漁夫將魚線放入水中,船慢慢往前開、拖著魚線,隨水流動,等待土魠上鉤,再把魚奮力拉上來,或許就是因此有了土「拖」之稱。

只見陳文龍用敏捷、熟練的手勢,沒幾分鐘就綁好今天要用的四條主線上的餌料白帶魚,整理好鉤子、繩子、魚線;移動長長的管子到船的兩邊,與船身呈90°方向;再放下長長的魚線到海水中,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有時等一天什麼也沒有阿,也是很無聊啦。」陳文龍說。

問他為何不用現在很多人用的流刺網,捕獲量比較大?他搖搖頭說:「抓魚是要抓一輩子,不是只抓一年阿。而且我不喜歡網子啦,用手拉繩、釣的比較有成就感。」

拖釣漁人 陳文龍在準備拖釣作業

陳文龍在準備拖釣作業。攝影:潘佳修。

就是那彩虹!  新鮮土魠才有

陳文龍開心的說,大概是三、四年前吧,曾經抓到32.8公斤的超大土魠,1公斤可以賣到1600元。不知為何那年狀況特別好,有五條都超過20公斤。但是好景不常,今年超過20公斤的只抓到一條,大部分的都是一條十幾公斤而已。

土魠是動作敏捷的迴游性魚類,或許因為其生態特性,鱗片短小不明顯,只見剛抓起來最新鮮的土魠,身體呈現出彩虹般的繽紛光澤、燦爛奪目。

在台南賣魚多年的劉祖源表示,土魠的鱗片全身都有,很密、但是很細,處理魚時,手搓大力一點就會沾黏到手上;捕撈後越久,則是會因為搬動等原因,鱗片越來越少。所以,只有最新鮮的土魠才看得到這樣的光彩,放了兩天以上的土魠就不一定會有了。

陳文龍說,今年土魠漁況比較差,只抓到一條超過20公斤。攝影:潘佳修。

陳文龍說,今年土魠漁況比較差,只抓到一條超過20公斤。攝影:潘佳修。

新鮮土魠身上的鱗片會反射出繽紛色澤。攝影:潘佳修。

新鮮土魠身上的鱗片會反射出繽紛色澤。攝影:潘佳修。

宅配冷凍土魠成趨勢  價格高漲  

清晨出港,拖釣船在海上足足待了將近12個小時,直到傍晚才回港。回到將軍港口靠岸,陳文龍和哥哥一起把魚從各自的船上搬下來,用小運貨手推車「里阿嘎」(台語發音),裝著幾條土魠,拿去賣給海鮮業者葉生弘。

葉生弘回到故鄉將軍嶼經營旅遊、海鮮宅配已多年,會幫抓土魠的二哥葉生鵬賣魚,也幫鄰居賣海菜、花枝丸等。將軍的海鮮冷凍包裝,透過便利商店的宅配物流,運送到全台各地。

有時候只有一、兩條魚,漁民寄去馬公市場要運費,或是自己送魚開船去馬公也要兩、三個小時,賣完魚回來又是兩、三小時,回到將軍都要隔天中午了,熬夜抓魚又要去賣魚大家都會很累,「我就跟他們說,那乾脆交給阿弘我幫你賣好了。」葉生弘說。

身為離島中的離島,將軍嶼的貨物郵寄處,也顯的「簡單」,只有一個跟村長家設在一起的郵局代辦處,僅在上班日早上6點營業到7點接受寄件,因為7點是第一班開往馬公船的時間。海鮮運送需要冷凍保鮮,最怕過程壞掉,以前只有郵局在做貨物運送,那時有冷凍宅配,但後來出了狀況,怕被抗議,郵局索性就不做冷凍宅配服務了。

於是,要宅配海鮮,就得自己想辦法了。幸好葉生弘早期在都市,曾在便利商店工作,找到這間便利商店的宅配業者,談了許久,將軍的漁獲才終於又可以保持低溫狀態,透過船運、飛機、物流運輸,快速送到台灣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不只葉生弘,馬公本島、或是其他地方,現在運用宅配銷售冷凍土魠,已逐漸成為趨勢。因為消費族群多了,水漲船高,也成了土魠價格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

在船上作業12小時後,陳文龍用小推車運送漁獲給海鮮業者。攝影:潘佳修。

在船上作業12小時後,陳文龍用小推車運送漁獲給海鮮業者。攝影:潘佳修。

漁人精神:「要做到不能動為止」

晚餐後,陳文龍又回到船上整理釣具,用淡水將船沖洗、擦拭乾淨,因為明天還要繼續出海,把握最後的土魠魚季。再過不久,就要把拖釣用的長管子收起來,改用手釣抓紅甘、寒鯛、秋姑之類的魚了,「一天能賺個幾千塊就不錯囉!」陳文龍笑笑的說,「等到夏天,大約是6~7月時,沒什麼魚,就可以和家人去高雄放暑假了。」

問他幾歲要退休呢?「做到不能動為止啦!」陳文龍說。陳文龍的小孩上國中、高中了。兒子說將來不捕魚了,女兒更不用說。

「不過,也許將來可以從事海鮮宅配事業,幫爸爸賣魚,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啦。」陳文龍這麼期待著。

陳文龍在晚飯後又回到船上整理魚線,沖洗船隻,把握土魠魚季,準備明日的出海作業。攝影:潘佳修。

陳文龍在晚飯後又回到船上整理魚線,沖洗船隻,把握土魠魚季,準備明日的出海作業。攝影:潘佳修。

澎湖海域土魠作業漁法與漁期
作業漁法        作業期間
◎流刺網         9-4月
◎曳繩釣       11-3月
◎延繩釣         3-7月
※資料來源:水試所沿近海中心104年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