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無魚可吃? 聯合國:全球九成漁藏瀕臨過度捕撈 | 環境資訊中心

未來無魚可吃? 聯合國:全球九成漁藏瀕臨過度捕撈

2016年07月12日
本報2016年7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台灣近海漁業過度捕撈,去(2015)年10月甚至遭歐盟舉「黃牌」警告。然而除了台灣,全球同樣面臨漁獲枯竭的危機。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FAO)警告,全球90%的漁藏已達到或超過永續捕撈上限,到了2025年,漁產量還要再增加17%。

約40%的受歡迎魚種如鮪魚,捕撈量已經超過永續捕撈的上限。攝影:Daniel Huang(CC BY-SA 2.0)

雙年度全球漁藏報告 四成受歡迎魚種過度捕撈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FAO於今年(2016)發表的雙年度全球漁藏報告指出,1970年代起,全球捕撈量成長超過三倍,40%的受歡迎魚種如鮪魚等,捕撈量已經超過永續捕撈的上限。

FAO漁業主任貝瑞吉(Manuel Barange)指出,地中海的過度捕撈比例約60%,黑海地區情況尤其嚴重。

「我們能從海洋獲取的資源有絕對的上限,而過去幾年產量穩定,可能已經相當接近這個上限。近年漁藏成長幅度小,不過我們不希望因為養殖漁業產量提升而增加漁獲量。」貝瑞吉說。

養殖漁業爭議多 破壞濕地、野生族群

養殖漁業產量預估將在2021年首次超過野外捕撈,成為漁產的主要來源。而且養殖漁業發展也有利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就業率和飲食健康,使全球人均魚類攝取量達到20公斤的紀錄。

不過,部分環團擔心養殖漁業有引進外來種、疾病和寄生蟲的問題,此外還有化學污染的風險、基因轉殖物種的爭議,以及對野生族群和自然棲地的影響,一般認為英國養殖蝦業已破壞300萬公頃的沿海濕地,包括許多紅樹林,因此FAO正在研擬相關規定,減少環境衝擊。

漁業成長 開發中國家受益最大

海洋保育團體OCEANA主任葛斯塔夫松(Lasse Gustavssin)認為,永續漁業管理才是最首要的任務:「現在全球數量亮紅燈的魚種比2000年的時候還多五分之一,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影響難以估計,對沿海經濟的連鎖效應之龐大不容繼續忽視。」

對英國而言,脫歐可能大幅影響英國人吃魚的習慣。「英鎊貶值很可能使進口英國的魚變昂貴,出口變便宜。而英國進口大於出口,因此整體而言魚是變貴的。就價格而言,英國漁業出口將變得更有競爭力。」

全球有12%的人口直接或間接依賴漁業生活,漁業成長的最大受益人是開發中國家。2014年開發中國家漁產出口超過肉品、菸草、米和糖的貿易總收入。目前全世界前30大魚類消費國,有22個是聯合國定義的低收入、糧食缺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