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5日
本報2016年7月26日新竹訊,黃千桓報導
「什麼!世界上竟然有不是人養的豬?」是的,新竹縣芎林鄉的自然谷可是有非人類豢養的野豬出沒。為使民眾更認識台灣低海拔生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第一起環境公益信託基地案例——自然谷舉辦「山居生活工作假期」與生態導覽,藉此讓人們親近山林,認識野地之美。
合力疏伐竹林,更開出了一條竹林的界線,眾人歡呼。攝影:許惠婷。
鋸竹護坡、燒熱水,還能製成竹吸管!
23至24日的「自然谷山居生活工作假期」吸引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到山上住一晚。雖說是假期,但是志工們一刻也不得閒,一抵達就戴上安全帽與護目鏡往竹林前進。進到竹林中,自然谷的生態講師謝伯鴻解說如何使用竹鋸與判斷桂竹年齡。這一天不僅要鋸下枯黃的老竹做為護坡、煮洗澡水的材料,更要揀選出三年生以上的竹子來做環保竹吸管。
醋煮竹吸管,去除竹子表面易長菌的物質。常常使用,用完橫放晾乾可以避免發霉。攝影:許惠婷。
野地大冰箱隨手摘即是好滋味
「啊,這什麼味道!」自然谷入口前的百年炭窯,有一大片魚腥草,生態工作假期達人周昭蕊帶領著志工一葉一葉拔起,這是野地裡的好食材,可以入茶可以做菜。而都市裡少見,在山產店才能吃到的川七,也是自然谷的餐桌上常見的菜餚。
野菜滿袋。攝影:許惠婷。
不插電森林大樂隊
飽餐一頓後,講師謝伯鴻帶大家走入夜幕低垂的森林中。百年芒果樹旁的步道上「ㄏㄩ」「ㄏㄩ」的聲音傳來,俗稱的貓頭鷹——黃嘴角鴞正在說話。白頷樹蛙「格格格」則規律地像竹林隨風擺動而發出的聲音。
生態池旁,謝伯鴻請大家關上手電筒,閉上雙眼,這一刻森林的鳴叫聲響匯成一曲。「如果這是交響樂,那伯鴻就是一位稱職的音樂家,替我們細細解讀」,曾參與過各地青年壯遊的志工吳建昇,為這一晚下了優雅的註腳。
修果枝作肥皂,物盡其用回歸大地
除了學習伐竹維護森林棲地,這一次的工作假期還走進不噴農藥不灑除草劑的生態果園,學習修枝技巧。7月是果葉大量接受日曬以滋養果實的季節,此時修枝要將重點放在曬不到太陽的枝葉,並去除較小、染菌的果子,讓健康的海梨柑留下等待冬季收成。疏枝以後,大夥坐在地上一塊挑選健康的果葉,未來這些海梨柑葉將入皂再利用,作成環境友善的清潔用品回歸大地。
果園的守護者林冠佑替大家講解修枝技巧。攝影:許惠婷。
修剪多餘的海梨柑枝幹,以保營養集中,果子甜好。攝影:許惠婷。
柑葉入皂,物盡其用。攝影:許惠婷。
生態果園守護者 看見瀕危林鵰
環境資訊協會專職農夫暨生態觀察員林冠佑表示,入駐該社區以來,已發現不少珍稀禽鳥,日前他甚至記錄到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動物林鵰,林鵰在低海拔淺山區域活動實在難能可貴、更振奮人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鹿寮坑的生態果園計畫,即是期望藉由實地進行友善農耕,來推動鄰里加入「不噴農藥除草劑」的行列。藉此擴大對生物友善的棲地,維護農村裡的生物多樣性。
從不情願到自己上山捕蝶,建立與土地的連結
「這是我第一次鋸竹子,我愛死這個地方了!」一位志工表示。就讀高中的柯同學則開始嘗試帶捕蟲網上山捕蝶觀察,再放回森林裡,並拿起圖鑑翻查辨識。透過家人報名,原先毫無參加意願的他,在兩天一夜過後,逗趣地說:「在這裡看見大家為了保護環境同心協力,真是淨化心靈的最美風景。」
「自然谷山居生活工作假期」開展了許多志工在各方面的第一次體驗。當實行環保不只是口號,而能和許多具相同理念的人並肩而行,「感覺和土地的連結變緊密了。」就讀大學的余姓志工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