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採購魚菜共生水箱 民團:失去田園城市意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學校採購魚菜共生水箱 民團:失去田園城市意義

2016年08月09日
摘錄自2016年8月8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市長柯文哲推動小田園計畫,2015年起編列經費補助學校,2016年共200多間學校參與,運用校園角落、畸零地、窗台等處種菜、種花草,希望孩子從親近土地開始重視食農教育,不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執行長周家慧表示,有些學校直接將補助費用購買「魚菜共生」設備,菜雖然長得又大又美,卻失去孩子親手種植、認識植物的真諦。

教育局目前每學期補助1次,上學期補助11萬、下學期補助90000,分水耕、土耕、屋頂箱耕、魚菜共生4種形式,包括12所社區大學在內,今年多達256間學校申請,補助款共2667萬9927元。

周家慧說,部分學校在推行小田園計畫時,直接購買魚菜共生設備,等於所有經費都用於採購、維護設備上,學生省去翻土工夫,缺乏與土地的連結,相對也較耗能,「魚菜共生讓小朋友與土地的距離遠了,只是透過設備來完成。」她認為,實作以及與土地的接觸還是重要的。

她建議,學校若沒有空間可進行土耕,能採用盆栽種植一些香草植物,而能進行土耕者,則應引進社區資源或與外部團體連結,如志工媽媽、農夫老師等,「幾乎每所社大都在推食農教育,學校也能藉此與在地結合。」

去年起,陸續有學校購買魚菜共生設備,目前共有24校使用。有學校表示,魚菜共生可以讓孩子認識整個生態循環系統,雖是使用現成的設備,但因有菜苗、魚苗、水,學生要學習何時餵養魚、何時種菜苗、何時換水等,維護其實相當費心,如須放在半室外的地方,否則曬太陽會長青苔,而遇颳風下雨時,魚兒則可能全數無法生存等。

教育局體衛科長許裕陞表示,實施魚菜共生的學校僅佔所有辦理學校的4%,且魚菜共生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提供學生實地觀察、設計學習單或進行科學實驗,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