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打造生態經濟循環區  寒冷變經濟來源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張家口打造生態經濟循環區  寒冷變經濟來源

摘錄自8月4日人民網張家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張家口地處燕山、太行山、陰山三條山脈的匯集處和內蒙古高原連接帶,同時又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張家口氣候寒冷,全市有沙化土地面積1800萬畝,境內有5大風口、9條風沙通道和5大沙灘。通過開展落實科學發展觀討論,張家口打造生態經濟循環區,寒冷、大風恰恰成了發展錯季綠色無公害蔬菜、風力發電、生態旅遊、冬季滑雪的獨特資源。風力發電方面,到2006年底,張家口市風電總裝機容量可達到24.8萬千瓦,屆時將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市。利用氣候寒冷發展錯季蔬菜,也已達130萬畝,僅蔬菜一項就增收30多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另外近年來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工程,使林業生態工程總規模達到1370萬畝,佔全市總面積24%,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408.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29.4%,全市林草覆蓋率達到66%。還實施「百萬頭奶牛行動計劃工程」,通過飼養奶牛使農民增收。

在工業結構調整中,則大力發展喜沙土的葡萄園種植和葡萄酒加工業;大力發展製糖業,在製糖的過程中,完成甜菜種植,到塊根製糖,再到副產品糖蜜生產酵母、甜菜絲和酵母液生產飼料,最終養殖業和工業廢水為土地增肥的閉合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