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型國家公園的挑戰──排遺的份量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

高山型國家公園的挑戰──排遺的份量

2006年10月04日
作者:廖靜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觀高乾式廁所(陳國帝研究員提供)對於喜歡登山的朋友而言,為了一睹高山美景,通常都需萬全的準備。這些準備不僅包括要帶去的東西,甚至包括如何「帶回」自己的排遺。特別是一到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環境,為了兼顧環境保育,更需要通盤地考慮如何不留下痕跡。

登山者的功課

玉山是東亞最高山脈,也是國內最熱門登山路線之一;每年約有4萬人次的登山客。不管從塔塔加上山或從觀高上山,皆須6-8小時以上的腳程時間,面對龐大的登山旅客,如何解決高山上的排遺問題,成了屬於高山型態的玉山國家公園之挑戰。

伊泉(化名)是一位熱愛高山生態的登山客。今年初,他和山友一起走八通關,途中經過觀高山屋,第一次使用乾式廁所。「乾淨、好用」讓伊泉給了乾式廁所極高的評鑑。對於伊泉來說,能於高山上有一座乾濕分離,環保的廁所,實在是奢華的享受。在還沒有乾式廁所之前,比較環保的山友們都是帶著小鏟子在遠離水源的地方解決並掩埋排遺。

「雖然國外提倡將排遺帶走,但在台灣,高山教育未能普及前,很難做到這項要求,只能一步一步改善。」伊泉補充說明。因此乾式廁所的設立,伊泉樂見其成。而除了於熱門路線蓋廁所,他認為更需加強高山教育,唯有登山者將環保概念帶著走,才能真正解決高山排遺的問題,達到生態保育的目的。

排遺的份量

生態環保廁所的設置,確實需要因地制宜。它不僅是解決登山者排遺的方便性,更重要的是保持當地環境的生態樣貌,不因外來的有機物而遭破壞,甚因環境污染造成公共衛生的災難。台灣以往主要以沖水式馬桶為主,雖然使用上看似衛生、方便,但是未經妥善處理,反而污染河川。

事實上,高山廁所的設立行之有年,然而傳統的沖水式廁所,使得衛生紙、廢棄物遍地,更形髒亂;而掩埋在土裡的糞便,很可能一直未被分解,只是被封存在土裡,對於環境的影響深遠。國外高山型態的國家公園,更將此列為重要的研究主題。美國Mount Rainier國家公園,即要求旅客有責任將垃圾(含果皮)帶到山區外,負責把帶進來的東西都帶出去。而將垃圾及排泄物置於縫隙或埋於雪中,證明只是拖延問題由後人來收拾而已。

在Mount Rainier國家公園的Schurmur和Muir營地都設有廁所,如在登山途中需要排解,則使用「藍袋」(Blue bag),像手套一樣的接住排泄物,綁好後,放在特定的筒內,不能隨意置放在垃圾筒內。雖然Mount Rainier國家公園的方式,並非完全理想地解決高山排遺問題,但藍袋的概念與使用,獲得很多好評與肯定。「讓每個人帶走自己的排泄物,是保持登山路徑最好的方法。」在Mount Rainier國家公園,遊客很清楚排遺的份量!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