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破壞後的破壞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省思破壞後的破壞

2006年10月25日
作者:劉惠敏(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歷經14年,與雪山山脈堅硬可比鋼材的岩石鬥爭,面對六個斷層帶與98個剪裂帶的阻擋,數次最高達每秒750公升的大量突發性湧水,施工期間帶走了多名工程人員、毀壞了德國來的全斷面鑽掘機,最後,還是將雪山開通了一個大洞,通車之後湧入大批的人潮,人們與媒體高呼只要通過總長12.9公里的隧道,40分鐘就到宜蘭的便利,然而四個多月的通車之後,卻出現大量滲漏水的危機,直到今日加上沒申報的漏水就超過十起,面對各界的質疑、擔憂,第一線的工程單位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則多方安撫,對於隧道可能坍塌的疑慮,回應「機率極低」,對於總流水量提升、多起漏水處未通報的質疑,則回應「流水量在合理範圍,最近宜蘭山區常下大雨」,對於施工曾出現的問題瑕疵,也回應「已有多次修補被刺破的防水膜」。

國工局的安撫看來沒什麼作用,因為就連毫無科學訓練的人們都了解自然的力量,總超過人類的想像,多處的滲漏水可能隱藏隧道結構的問題,可能是災難的開始,也許如國工局所稱的滲漏水能適度減壓,只是這個舉世聞名的世界工程中另一個要克服的工程挑戰,事實上沒有一個專家學者、行政單位可以說明目前遭遇到的課題,因為「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然而這個漏水的危機,就是一個警訊,我們用14年的時間、上千億的預算以及遭遇職災殉難者的生命,學習到人類挑戰自然環境的一門課,儘管隧道的安危尚無定論,我們都算是輸家。

在交通時間縮減為40分鐘的便利,是否能帶給宜蘭、台灣東岸產業經濟的發展利益呢?在整體觀光資源的有限發展下,加上建築業入侵宜蘭地區的水田、果園與自然景觀,大台北地區人們於周休二日大批湧入,假期結束迅速撤離,也許企業進駐的觀光事業,反而促成了宜蘭在地人帶著販售土地的錢遠離家鄉,地區的產業經濟、整體發展其實還是前途茫茫。

而雪山隧道施工期間,挖掘到豐沛的地下湧水,流失了上億噸的地下水量,挖通涵養千萬年水脈雪山的另一個代價,則是斷送了宜蘭平原、翡翠水庫的珍貴水資源,翡翠水庫在十年短少近三分之一水庫的進水量、沿邊宜蘭平原、坪林一帶地下水、湧泉驟減。經營多年茶園的坪林農民最有感受,遠近馳名的茶鄉坪林,除了農民種植、製茶的優異技術外,靠的還有清淨的山泉灌溉水,如今從坪林下方穿越的雪山隧道,枯竭了曾經孕育包種冠軍茶的水源。

「破壞帶來建設」!當年對於工程技術專家而言,參與雪山隧道這個世紀工程是夢想與挑戰,誰能建成隧道,誰就能名流青史!儘管誰都不想烏鴉嘴,在多年的工程之後,我們能否反省「破壞帶來的破壞」!一個隧道將山體結構、生態、原住民遺址文化給徹底改變、消滅了,工程中嘩啦啦流失的珍貴地下水資源,對造目前從斷層帶滲漏出隧道的湧水,都是我們巨大的損失,雪山隧道的完成其實是由於無限供應的預算、榮工處的人力,還有對於環境無限度的剝削,而未來抓漏到其他工程的修補,也將不斷需要資金、人力填補,還有,我們未來的環境資源,能補得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