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交織的糖水──《製糖季節》(Sa Ngalan ng Tubo)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血淚交織的糖水──《製糖季節》(Sa Ngalan ng Tubo)

2006年12月10日
作者:吳東傑(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圖片剪輯自《製糖季節》紀錄片

《製糖季節》紀錄片既然是《製糖季節》,那應該是豐收歡呼的季節,然而對於菲律賓北呂宋的「蔗工」卻是難以捱過的日子;之所以稱呼他們是「蔗工」,而不是「蔗農」,是因為他們的保障與權利連蔗農都不如,其實稱呼他們是蔗工,也是名過其實,事實上他們只是甘蔗農場的臨時工。

整個紀錄片嚴厲地控訴剝削這些底層的資產階級和國家機器,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蔗糖農場的家族政治代理人竟然是菲律賓前總統柯拉蓉,柯拉蓉當時以總統的政治優勢制定法律,讓原先擁有土地的蔗農只能換取股票,不能拿回土地;然而這些股票形同廢紙。

而後,蔗工為了爭取更多的工作時間,所進行的罷工,最後被資方引來軍警聯結的軍事鎮壓,甚而開槍射殺示威的蔗工,導致多人傷亡。

在今年鐵馬播放的紀錄片中,《製糖季節》是比較另類的以農業為主題,而非直接醒目的政治標題,但所陳述的內容卻令人扼腕,一個經歷過「人民的力量」(people’s power)洗禮過的柯拉蓉政權,竟連最卑微的生產工具和生存權力都無法施捨給予她的子民,可見政客的卑劣與無情。

一般人印象中的人權紀錄片大多以爭取參政或言論的自由,比較屬於政治的場域。而《製糖季節》是以農民為故事的主角,毫無保留地顯示出連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削。原先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剝削了,接下來他們的工作權也被剝奪,進而奪取農民的土地和最基本的生活,資本家與當權者勾當的醜惡完全現形。

這些蔗工的工資是一週0.17美元,約新台幣5塊錢,而不是一天;因為他們只能一週工作一或二天;也許你心中隱然出現的是勞工運動的訴求不是要求加薪、增加工資,就是減少工時,但這些蔗農卻是希望增加工作天數!

《製糖季節》紀錄片《製糖季節》赤裸裸地將富人俱樂部和窮人的墳墓,壁壘分明的顯現與對立;但是誰加速了這樣的對立?當然並不是要這部沉重紀錄片給我們的答案。但《製糖季節》除了國家機器的欺壓外,事實上也相當程度的反映在全球化與WTO議題,以及農民處境。公平貿易,家庭農場的價值,甚至社區經濟都值得我們三思;有時因為我們無意的消費,竟直接或間接的殘害別人的幸福。

因為透過市場的自由開放,生產資本和生產工具將會大量的集中,工人和農民就成為最沒有抵抗全球化的弱勢者,而當農民失去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本的土地時,幾乎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切。

試想如果台灣有生產蔗糖時,在全球其他地區就會減少多少受剝削的蔗農和蔗工;然而你願意付出更多的成本來購買台灣本土在地生產的蔗糖嗎?

在尚未看到《製糖季節》前,想必會有很多朋友說:幹嘛這麼辛苦,還要增加成本生產蔗糖;但看完後,相信你一定會支持縱然多付出一些金錢,也不忍心看到其他國家的朋友受到經濟剝削,甚至喪失性命,因為我們的糖水,不僅是他們的淚水,而是他們的血水!

編按:時值世界人權日,一群人在台北雙城公園以默禱儀式追悼因菲律賓政治暗殺身亡的社會運動者,自2001年至今,菲律賓已有近八百人紛紛在槍下殞落,而事件仍舊層出不窮。

其中一場景便落在兩年前,馬尼拉北方約兩小時車程的Hacienda Luisita糖廠,因為軍警大隊動員鎮壓罷工,七位工人遭到開槍射殺死亡。他們為什麼罷工?在短短38分鐘的紀錄片《製糖季節》即道出關於地主與小農、WTO與資本主義、經濟作物與糧食安全以及人權抗爭等嚴肅的議題,然而回歸單純,不正是人民賴以維生的土地嗎?

「為了翻譯此片我已經不知反覆看了多少回,但今晚的第N遍依舊令我胸悶欲淚,即使已經知道Hacienda Luisita的抗爭終於有了重要的進展,你和你的族人終於能夠恢復本來就應該屬於你們的一切,你們的工作、你們的土地、你們的權利、你們的生活,這些再基本不過的要求,如今終於獲得了回應,這便足以讓我們興奮地一起再高歌幾曲…

─────節錄自施逸翔《製糖工人和他們的歌》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