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拯救犀牛保護地球活動談台灣的物種保育與永續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從拯救犀牛保護地球活動談台灣的物種保育與永續

2006年12月17日
作者:王東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撰述)

野生犀牛1993年台灣農委會與相關單位配合國際保育組織,大力查緝犀牛角的非法走私與使用問題,並舉辦一系列環台宣導犀牛保育活動,當時許多台灣人在腦袋裡出現的第一個疑問是:「台灣有犀牛嗎?大概動物園裡才有吧!」從台南縣菜寮溪發現犀牛化石的研究,顯示幾十萬年前,犀牛也曾活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現在台灣已經沒有野生犀牛了,那我們跟犀牛保育有什麼關係?

查獲的走私犀牛角也許大家跟我一樣會有這樣的疑惑,這一方面是國人普遍缺乏國際保育觀念,另一方面恐怕是不知道「台灣是犀牛角全球四大消費國之一」。非法走私與使用犀牛角,是間接或直接造成犀牛面臨滅絕的原因。當台灣人知道拒絕消費犀牛角,是保護犀牛的重要認知與舉措時,對於國際宣傳犀牛保育的活動,也給予了最熱情與直接慷慨的支持,我們不難從「自然之窗 尋幽探秘」台灣自然影音頻道的影片「拯救犀牛 保護地球」中發現這個事實。台灣人仍是熱情、開放與善良的,希望國際社會,尤其是保育團體也能接納與認同台灣在保育方面所做的努力。

保護地球我愛犀牛健行在政府與民間保育團體不斷的宣導與教育下,台灣民眾對於動植物的保育概念也逐漸進步。經濟發展與保育工作時常是互相衝突的。如何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兼顧其他物種的生存權,是人類永續生存的重要課題。例如各國漁業的發展與海洋資源的逐漸枯竭,幾乎是全球性的問題。台灣四面環海,漁業發達,2001年屏東縣政府開始結合觀光及漁業推行「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產值,台東與花蓮縣政府亦效法跟進辦起觀光漁季,使近年來台灣遠洋漁船以倍數成長。當饕客們對於逐漸物稀價昂的鮪魚生魚片、讚不絕口時,台灣政府也正面臨國際漁業與鮪魚保育會員國等的同聲譴責及漁獲配額大幅度的減量制裁。在熱鬧滾滾觀光漁季的背後,我們是否應該警惕過度的消費,將要造成漁業資源的枯竭與永續生態體系的崩潰?

我愛犀牛環保園遊會站在平等對待與欣賞不同生命形態之美的觀念上,對於瀕絕的物種,人們有義務與責任維護和復育;站在維持人類永續生存的觀念上,對於其他物種的利用或經濟活動,都需要考慮永續經營的各種可能面向。單方面的經濟考量可能帶來其他面向消退或耗損的嚴重後果。地球只有一個,沒有節制的逾求,資源終有耗竭的一天,不可不慎,請勿讓人類成為另一次地球生物大滅絕的禍源吧!

本期推薦影片:拯救犀牛 保護地球   
    本影片同時感謝阿羅哈客運公司11月起全面贊助播出,歡迎乘客搭乘時選播「自然之窗 尋幽探秘」台灣中藥店的聲明自然影像系列! 
   本影片所在網站:「自然之窗 尋幽探秘」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歡迎網友踴躍瀏覽影片並上網「分享心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將以撰寫心得的精采度,選出50位朋友,網友將有機會獲得:「自然之窗 尋幽探秘」台灣自然影音光碟一套(三片)、2006年生態工作假期營隊襯衫、精美特有鳥類明信片(一套4組)、還有「生態足跡」、「種樹男人」、「海濱動物」、「女農討山誌」、「金門海濱生態」、「自然手冊」眾多好書等精美好禮。

本文章感謝林務局「自然影像數位化及推廣計畫」贊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