洩洪毀箱網 萬噸鱘魚逃逸威脅長江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洩洪毀箱網 萬噸鱘魚逃逸威脅長江生態

2016年09月29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長江流域網箱雜交鱘魚商業養殖規模持續擴大,但監管力度難以跟上。 隨著萬噸雜交鱘的逃逸,長江生態岌岌可危。

中國郵票上的中華鱘。圖片來源:Collection Georges Declercq。CC BY-NC-SA 4.0

因長江支流清江流域一水電站7月洩洪,導致湖北省近萬噸人工養殖的外來鱘魚、雜交鱘魚逃逸到長江中下游幹流中。 專家擔心,外來物種的入侵可能對長江水生生物和生態造成災難性影響,建議盡快捕撈這些外逃鱘魚,並加強對養殖業的管理。 

澎湃新聞報導,這些逃逸的外來鱘魚、雜交鱘魚數量之大,可能超過長江中下游幹流魚類現存生物量總和,也遠遠超過了中華鱘的野生種群數量。 它們會跟長江「土著」魚群搶食物、搶地盤,擠占中華鱘甚至取而代之。 還可能與中華鱘等雜交,造成純種中華鱘難覓。中華鱘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萬幸的是,這些逃逸的鱘魚只是擴散到下游地區,如果事故發生在上游金沙江,情況會更糟。」中華鱘研究所副所長楊元金告訴中外對話。 

楊元金解釋說:「中華鱘的繁殖期是在秋季,雜交鱘魚繁殖期在春季,兩者雜交的可能性不太大。但金沙江的達氏鱘繁殖期也在春季,所以如果發生在金沙江,兩者雜交導致的基因污染風險很大。」 

長江中的本地鱘類包括白鱘、中華鱘和達氏鱘3種,都是瀕危物種。 

養殖規模擴大威脅長江生態系統 

楊元金說,90年代以來,網箱雜交鱘魚商業養殖規模一直在擴大,但監管力度難以跟上,外來物種威脅長江生態系統的風險也在加大。 

網箱養魚是指把網箱籠放置在自然水域養魚。 網箱多設置在有一定水流、水質良好、溶氧量較高水域中。 

楊元金認為,加強對養殖戶的管理是關鍵。 「目前對商業養殖的品種純度沒有要求,對養殖廠投放的餌料也沒有管理。」為了讓魚長得快,養殖戶在餌料中添加抗生素,也給長江水體帶來污染。 

同時,長江流域修建了大量水電站,汛期水電站洩洪時,易造成網箱內的養殖鱘魚進入長江水體。 

針對為何洩洪時不通知養殖戶的問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告訴中外對話,水庫洩洪時一般並不會通知養殖戶,養殖戶需要自行評估這些風險。 

長江魚類保護的挑戰 

早在今年7、8月間,就有村民抓到長江水域的「雜交鱘」,但由於規模不大,並沒有引起關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長江項目總監朱江博士告訴中外對話,過去在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時候,就發生過池塘或水庫網箱養殖魚類(包括鱘魚)隨洪水逃逸到大江大河等天然水體中去的情況。 今年7月湖北省漢江一處大壩下 萬斤魚類聚集事件,也與人工養殖魚類大量逃逸進入漢江有關。 這次養殖的外來鱘魚進入長江受到關注,是因為數量眾多,遠超以往。 

「長江野生魚類的原種保護存在諸多問題,不限於鱘魚,還有其它魚類。」朱江說,「中國還缺乏行之有效的長江魚類原種保護對策與措施。」 

農業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危起偉告訴中外對話,目前的補救辦法就是要把這些逃逸的外來鱘魚盡快捕捉起來。 

據澎湃新聞報導 ,逃逸的鱘魚除了往長江中下游擴散,還會逆流向上游,從而造成全流域的災難,回捕困難。 農業部長江辦已組織多位水生生物專家,對這起鱘魚逃逸事件展開調查和生態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