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南投日月潭紅茶曾揚名國際,與錫蘭紅茶、大吉嶺紅茶齊名;但是,台灣北部的阿里磅紅茶,在日治時期也曾大放異彩,並因此帶動台灣北部經濟地位。位於新北市石門區的阿里磅農場,場主王德昌實踐「里山倡議」精神,以過去粗放的生態農法種回「阿里磅紅茶」的光輝,帶動區域經濟,讓人才回流。
恢復阿里磅紅茶光輝 帶動區域經濟
為了恢復三芝石門一帶紅茶產業的光輝,阿里磅農場這幾年致力推廣恢復傳統粗放、不用肥料,接近自然農法的茶葉種植,並維繫依傍著里山地景生存的台北赤蛙,期能恢復過去峽谷式石砌水梯田的生態生產地景。
1878年淡水海關報告曾記載:「15年以前,大稻埕四周的山坡上,幾乎看不到一棵茶樹。現在這些山坡上都種滿了茶樹,直至番界。……茶樹的種植也南拓至北緯24度,幾達台灣中部。」
台灣北部山區具有適合種茶的氣候條件,晚清時期烏龍茶製茶技術盛極一時,主要銷往日本、中國;茶的外銷贏過糖,因此奠定北部成為經濟中心的地位,貿易中心更以淡水港為主。
日治時期,日方為了避免輕發酵的烏龍茶影響日本綠茶產業,對台政策採取「抑制烏龍茶,發展紅茶」,三芝、石門一帶更因製茶師傅許里以福建來的紅心硬枝茶種,創造了阿里磅紅茶品牌,並於1922年奪得東京和平博覽會一等獎,受國際推崇,外銷一公斤賣到60多元,由此帶動附近居民種茶、製茶,帶動區域紅茶產業。
二戰後製茶產業急遽下降,茶園一半以上改種雜糧,作為軍糧,戰後歐美高級紅茶市場不復,又缺乏國內市場,直到最近二十年,紅茶葉才逐漸復甦,帶動茶葉種植以及製茶產業。
至今石門一帶放眼都是梯田水圳,可見製茶廠、茶園遺址。
王德昌說,此地屬盆地地形,加上東北季風作用,改變了山坡植被,冬、春之際,氣溫以及濕度變化大,特別適合茶樹,另外大屯山系水源豐沛,即使三、四個月不下雨,水圳仍源源不絕對來潔淨水源,種植灌溉都不成問題。
這裡水質有多好呢?他說,日治時代為了在台灣籌設自來水,而調查水質,選定水質最好之處,就是大屯山和大雪山水系,台灣第一個自來水廠就在淡水,第二個是基隆,第三才是台北。
因火山地形,溪流沖刷帶來的落石,溪裡比較大的石頭就拿來堆砌田埂,成為獨具特色的石砌田埂;與貢寮水梯田土砌田埂別有風情。
當地的水梯田是台灣僅見的峽谷式石砌梯田,還有百年前沿著溪流修築的水圳,從淡水一路到石門共168條水圳,梯田景觀壯麗非凡。
「這些地景實在太美!」王德昌說,過去採茶時是滿山滿谷的人,現在人口稀少。然而空無人煙的景觀,一年總會有幾次噴殺草劑,使得地貌變得枯黃。休耕之後,不再放水,田埂崩塌,影響生態。這些都讓他感到可惜,其實這裡有一些步道,就地取材的痕跡依稀可見,加上水圳、梯田,若能保留下來,深具生態旅遊的魅力。
由於此地生態系多元,生物多樣性非常高,光是蜻蜓,阿里磅農場就接近80種,而台灣蜻蜓種類約160多種。
農場以不用肥料不除草、友善粗放的方式種植的紅茶,這兩年產品很受歡迎,從200多公斤到400公斤的年產量,為了兼顧復種期間經濟效益,也與當地茶園契作,到農場就能喝到香醇的紅茶。
品茶守護雷公蛙 賞蛙必訪行程
佔地十多公頃、海拔約130公尺,谷地地形的「阿里磅生態農場」,這幾年致力於推動阿里磅茶葉文化復興,回歸茶樹與台北赤蛙共生的天然環境,讓人類的經濟耕作無傷自然和諧,並提出「沃土利生」──恢復土地發展經濟,在地的人可以共享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好處,參與在地發展。
而這項主張,與國際間推動的「里山倡議」──透過傳統與創新保存里山地景、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精神不謀而合。那麼里山倡議是因為人與大自然太接近不得不的妥協?必須釐清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調查印證,人為適度的農耕行為,帶來的擾動,反而更有助於生物多樣性。因此,農場從過去以保護區框架進行保育,轉變為保全可永續利用的生態─生產-社會地景。
阿里磅也選定台北赤蛙作為指標物種,這裡有最適合珍貴稀有物種台北赤蛙的棲地,也是台灣族群量最大、最穩定之處。王德昌認為,兩棲類能生存的環境,其他物種也都能生存下來。
台北赤蛙也叫「雷公蛙」,因為牠們的存在,使得此地成為賞蛙者必訪之地。另外,新北市政府和台北市動物園復育計畫,也與阿里磅合作,取種原、定期測水質、酸鹼值及調查台北赤蛙的食物,用以評估其他適合的衛星棲地。
為了讓台北赤蛙的族群量能順利擴張,不受農地除草劑傷害,於是王德昌與附近一帶的農民溝通,協助農田除草,並舉辦生態工作假期分攤人力,或邀請庇護工場及經濟較弱勢的朋友來工作,維持2.5公頃的棲地面積,期待未來能因周邊農法改變而增加棲地面積。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