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鷹人的里山夢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追鷹人的里山夢

2016年10月24日
採訪:陳佳利、郭志榮;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許中熹

從青年到中年,李璟泓研究灰面鵟鷹已經十多年。不只灰面鵟鷹,其他生物他也關心,長期研究,視野因為野生動物不斷擴大。七年前,牠前往日本瞭解灰面鵟鷹的繁殖地,發現當地居民與大自然,溫和共存。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期交互影響,達到和諧狀態,日文叫做Satoyama,翻譯成里山,灰面鵟鷹住在里山環境,讓李璟泓印象深刻,其實台灣也有這樣的地方,不過將他帶到夢幻美地的,卻是另一種生物,大田鱉。

每年秋天,台灣的天空總是特別熱鬧,滿滿黑點,是被稱為國慶鳥的灰面鵟鷹。抬頭仰望的目光中,有雙眼睛,追鷹十多年,看見的卻不只是灰面鵟鷹。跟隨展翅往返的身影,灰面鵟鷹讓他看見里山價值,甚至因此貸款買下農地,從追鷹人變成農村新鮮人...。攝影:許中熹。

發現大田鱉的水塘,屬於一位70多歲的老農,他為了讓孩子有安全的米飯與蔬菜可以吃,數十年來都沒用藥,大田鱉因而存活下來,後來,人們稱他為田鱉伯。因為大田鱉,李璟泓常帶著孩子來找田鼈伯買菜。因為孩子的一句話,他跨出關鍵性的一步:貸款買地。

買下地,才發現熟悉的身影。每年春秋兩季,有兩千隻左右的灰面鵟鷹,會經過這片天空。「一個研究十幾年灰面鵟鷹的人,自己的土地上有這麼多灰面鵟鷹過境,超開心的。」李璟泓說。

居民與大自然達到和諧狀態的里山智慧。攝影:許中熹。

隔壁的田鱉伯,成了李璟泓的老師,閒聊,傳承著山中的生活智慧,餘暉,照耀著相伴的溫暖。其實,在田間相伴的,還有很多生物。「更驚喜的是,這裡也有石虎,還有大冠鷲、竹雞、黃頭鷺、白鼻心、鼬獾。」這是李璟泓架設自動照相機之後才發現的。

田鱉伯數十年的堅持,造就了田間的豐富,這樣的盛況,現今已經非常難得。尤其,農地種農舍的情況越來越氾濫,苗栗的淺山,也正捲進這場漩渦。「田鱉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池塘,灰面鵟鷹需要的也只是小小的谷地,為什麼不把有良好棲地的地方,一塊塊,募款信託或承租下來?」李璟泓說。

田鱉伯成了李璟泓的老師,傳承著山中的生活智慧。攝影:許中熹。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很多人的力量無窮。日落月升,長年追逐空中翱翔的黑色點點,將他推向全新的生命歷程,田園夢,很多人都有,李璟泓的與眾不同,務農的初衷,是為野生動物著想的善念。夢想萌芽,一切才剛起步,不知道這場夢將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朵,可以確定的是,它必然是美麗的。

追鷹人看見里山價值實踐田園夢。攝影:許中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