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不受開發滋擾 日本「里山500選」替子孫存下自然資本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保證不受開發滋擾 日本「里山500選」替子孫存下自然資本

2016年11月02日
本報2016年11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前言:本報曾於9月22日於〈我們是靠山海吃飯的人! 來看日本重拾「里山資本」的永續利用之道〉一文介紹日本里山500選的做法,10月則有東華大學透過林務局委託執行的里山倡議計畫,邀請日本環境省自然環境局自然環境計畫課里地里山保全專門官長野和明(NAGANO Kazuaki),介紹日本政府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保存計畫;本文依據長野和明演講內容撰寫,並以「里山」[1]統稱「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SEPLS)。

聯合國以「里山倡議」提出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之道,除了喚起台灣社會念舊復刻的情懷,更重要的意涵在於關切生物多樣性衰退,造成的生態系服務停擺的威脅。日本更為了挽回生物多樣性以及重返里山生活、減少環境負擔,發展成國家戰略。

他們視里山為維繫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定位里山為「給下世代自然環境應保全的重要位置」,並以「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保存計畫」選拔出500個深具里山價值的地點保存。對於現在仍處於開發與保育拉扯的台灣,或能重新思考箇中底蘊。


台灣苗栗苑裡的石虎田,鑲嵌在次山林、丘陵之間,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攝影:廖靜蕙

日本從平成14(2002)年開始進行生物多樣性的里山里地評選,目的為保全生物多樣性,及探討里山因人類活動改變所產生的危機,將之視為「第二次危機」,並以「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和行動計畫(NBSAP)」,著手進行的相關計畫。

「第二次危機」是指原本適合居住的里山,幾乎無法獲得就業機會,居住在里山的居民,不再利用聚落附近的自然資源,而以消費行為取代,甚至依賴進口能源,使得國土荒蕪、里山人口高齡化,日本視為國家危機,所以以國家戰略來因應。

2003年日本政府編列了「里山里地保存預算」,接下來幾年也努力推動,11年間共使用7億5000萬日元,經費支出明細臚列於環境省的網站,至今里山里地保存活動,仍不斷推行。

但是,2015年當這筆預算用完之後,由於各地推動的成效難以量化,而使得日本國會有意見,就不再編列里山里地相關預算;於是同年推出「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保全」,將有限資源投注在500個值得保存的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上。

日本環境省專門官長野和明(白襯衫者)訪台,分享日本里山里地保存經驗。攝影:廖靜蕙

三基準、套網格 找出生物多樣性與聚落共生處

環境省以「將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留給下世代」為議題,邀請十位大學教授組成委員會討論,委員長由知名大學的名譽教授進士五十八擔綱,針對國土中,選拔重要的里山里地位置。

2013年,首先發展出三個審核基準,以及九項指標。三個基準:一、保有豐富生態的次生林。二,里山社區附近有多樣性動植物棲息,這些物種,不須一定是珍貴稀有。三、社區為了生態系網絡,做出貢獻;這些貢獻是以猛禽類數量、野生物種的數量為基準,

為了能公平選出候選地,委員會從全國的資料庫選出符合三項基準的點位,再精細地以九項指標,套圖在以20X20公里的國土網格上,選出的網格範圍也會與當地的自治體確認,是否符合基準。

光是從全國資料庫選出適合的網格,仍有偏頗之處,於是他們還會補充從地方議員,或NGO團體提供的資料,確認之後才進行評選。

評選委員首先從全國資料庫篩選出61處,而地方情報則篩出624處,總計785處候選地。兩(2014)年前開始對候選地區開始複選。

評選會將785處分成東、中、西三區,各區設置委員會,由委員挑選符合條件的社區及組織,再挑出548處;去(2015)年則從這548處,依據網路資料以及所在地委員收集資料,進一步確認,挑出最終的500處里山里地。雖然選拔過程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最終仍以保存了生物多樣性為依歸,地理環境、景觀優美反倒是其次。

當中也有些美麗的社區,財團業主入場購土投資,但評審會一知道消息,立即除名於里山里地之外。

重返里山:善用里山資本減緩地球負擔

這500處里山,印證了並未破壞深山森林或自然環境,而是仍維持著生物多樣性、既有的都市近郊村鎮。

被選為500選的地方居民感到與有榮焉,有里山里地加持,社區即品牌,農產品以社區的品牌行銷,販售價格也比較好;又因保護生物多樣性獲得這品牌,行銷過程強調社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不斷提醒消費者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未獲選的社區,也感到未對生物多樣性盡力,為了入選,就會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全。

去年12月18日這500選公告於環境省網站上,包括社區名稱以及獲選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物種種類與數量並不公開。


日本環境省推出森里川海的構想,強調人類生活不能脫離自然循環。圖片來源:簡報資料

今年日本環境省進一步提出「森里川海」──支持森林、河川、聚落和海洋的計畫,目的是讓人們在生活中重視與森林、河川,以及海洋生態循環的關係,不只是人類生活周遭,而是整個自然循環,都要保全下來。

由於日本的保育業務是由環境省負責,里山社區的選拔也顧及了減緩氣候變遷的議題。今年推出「生物能量永續利用」,即鼓勵利用木質材料等生物質能發電、減碳,鼓勵里山社區能回歸過去經營森林,適當擾動增加生物多樣性,並利用修枝、疏伐下來的莖幹枝葉等,用以發電使用,降低進口能源的依賴,減少溫室效應。

這項作法有法令當靠山,若自治體使用國內生產的再生能源,就能獲得經費補助;反之,使用進口原料,就沒有這項經費。這是鼓勵社區善用自然資源、活用森林;為了永續利用,就會照顧好森林,就業機會也增加。

然而,仍有很多里山忽略了森林隱含著再生資源的契機,里山荒廢的情形仍不少,所以環境省也調查這些獲選為里山的社區,使用木材生物質能發電的情況,並輔導回歸山林使用生質能源。

目前已有25個里山社區結合使用木材再生資源,但還是太少。減少依賴進口的石油能源,也是避免把汙染留給第三世界國家承受的作為。當人們回歸山林,會為了使用自己生產的再生能源,而永續經營自然環境,讓環境變好,連帶地不會犧牲其他國家。

找回里山價值:維繫生物多樣性才是永續關鍵

長野和明接受記者訪談時表示,500選可能隨著生物多樣性保全程度而增加或減少,目標是希望保存珍貴里山,但若這幾處里山無法維繫生物多樣性,仍會除名。5年後,若有地區證明生物多樣性豐富,有望加入里山行列。

日本政府之所以能掌握生物多樣性資訊,背後是長年持續累積的調查資料。從2003年起,日本就展開全國各地的生物多樣性調查[2],設有1000個針對森林,村莊、河川、海洋的調查站,而這些基礎資料是判斷生物多樣性更好或更壞的依據。

里山倡議牽涉很多農業行為,環境省與農林水產省如何合作?長野和明解釋,由於是國家戰略地位,雖由環境省主導,不只是負責農業生產的農林水產省,牽涉到土地利用型態的交通建設省、文化省、教育省等,都會積極參與,環境省也會徵詢各部會的意見,「否則可能會讓其他部會誤解,搶了他們的工作。」

至於推動的成效,是否維繫或改善生物多樣性?他說,實際上要量化這些成效很難,但居民的心態改變了。表面上看到的是觀光人次增加、農產品賣得更好,但這是附加價值不是計畫的重點;這項計畫的重點在於提升生態系服務,只是很難量化成數據,環境省正考慮如何量化檢測,讓計畫成效看得到。

日本里山選評定標準
基準一:保有豐富生態的次生林。
※具特殊稀少的自然環境
指標1:小規模的脆弱二次(再生)自然區域
指標2:二次草原
指標3:漫灘、水稻田等低地、濕地
※人民高度相關的參與、土地利用有高度多樣性的場所
指標4:土地利用馬賽克鑲嵌板塊
基準二:里山社區附近有多樣性動植物棲息
※是否有確保多樣種類
指標5:有更多的動物棲息
指標6:有更多的植物生長
※有助於保存分在限定區域的特有種
指標7:在里地里山依存性高的動物棲地
指標8:在里地里山依存性高的植物生長環境
基準三:生態系網絡形成與社區的貢獻有關
※考量形成生態系統網絡
指標9:形成生態系統網絡的重要地區

註釋:1.里山(satoyama)是日本對「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的傳統稱呼,是歷經幾百年累積人與自然共處的智慧。「里」是指一個村莊、聚落,周圍由原野、田園、草地、海灘或水濱等自然地景圍繞,與自然資源長期互動所形成的依存關係,傍山而居的山村稱為「里山」,居住於平原地帶的鄉村為「里地」,「里海」就是漁村。

2.此為日本環境省下生物多樣性中心推動的 「Monitoring sites 1000 project」,於2003啟動,第一期到2007年。主要內容為確定各生態系調查方法、1000處監測地點的選定、運作方法擬定,以及先期調查。2008開始進入第2期,依據第一期計畫成果,開始進行全面調查。日本生物多樣性調查早於1973年即依據自然保育法(Nature Conservation Law)要求國家進行自然環境總調查。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參考資料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