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工業化 環境汙染加劇 中國不孕患者超過4000萬人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高速工業化 環境汙染加劇 中國不孕患者超過4000萬人

2016年12月19日
摘錄自2016年12月18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雖然中國開放可生育第二胎政策以增加人口,但不孕症逐漸成為生育的頭號困擾。有研究發現,可能是環境污染的原因,導致大陸男性的精液品質急遽下降;而女性不孕,更催生了卵子交易黑市。

研究數據顯示,20年前中國育齡人口中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僅3%,但2014年數據顯示,發病率已大幅提高至12.5-15%。據2015年統計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4000萬。

與此同時,男性的精液品質正在下滑當中。美國醫學期刊《生育與不孕》網站日前發表研究報告稱,2015年在湖南年輕捐精者中,只有不到1/5的人精液足夠健康,有資格捐贈;但在2001年,當時有超過半數捐精者合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針對近10年的評估數據,中國男性與30-40年前相比,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1億個左右,大幅降至目前的2000萬-4000萬個。

對於捐精者生殖健康為何下滑如此迅速,研究報告稱,目前還沒明確解釋,但提到包括水污染、空氣污染和食品污染在內的環境污染加劇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上海有專家更表明,環境污染加劇了各種不孕症的誘因,造成生育困難的現象。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主任滕曉明分析,中國正處於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相當一部分環境內分泌干擾物,通過如污染水源、食物或經皮膚吸收等途徑進入身體後,對人類的生殖障礙、發育異常、某些癌症、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