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欽:身處交通空污 等於年抽24包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黃裕欽:身處交通空污 等於年抽24包菸

2017年02月21日
本報2017年2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週末中南部環團反空污大遊行,不滿「一個台灣兩個天空」,不過學者提醒北部都會區民眾,所吸入的交通廢氣,恐怕也等於一年24包香菸的量。

「找一些機車騎士身上帶著儀器,才可以知道真實的狀況。」呼吸重症學者杜克大學教授黃裕欽提醒,台灣目前缺乏相關的調查,環署的監測儀器也在十公尺高度,並沒有實際反映了民眾在交通繁忙地段所攝入的空污。

2017-02-21_05-04-00

呼吸重症學者杜克大學教授黃裕欽提醒,身處交通空污等於年抽24包菸。賴品瑀攝影。

黃裕欽21日受立委吳焜裕、林靜儀、陳曼麗、邱泰源、劉建國等邀請,前往立院演講。黃裕欽指出,PM2.5在鄰近交通繁忙的地段更高,汽機車廢氣與街上的沙塵是兩大主要的來源,但最後能夠進入肺部的正是汽機車廢氣,衝擊著機車族、行人與慢跑健身者。

「根本是慢性自殺!」黃裕欽如此看待著在中正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外圍慢跑者,提醒他們置身在PM2.5最高的地方。黃裕欽甚至懷疑,不時有慢跑者發生猝死事件,也許與空污也有部分關連。

黃裕欽估算,即便是非吸煙者,深處在空污環境中,一個月約攝入720毫克的PM2.5,等於兩包香菸的量,以年度統計來算,約一年攝入8640毫克,即24包香菸的量。

由於目前環保署的空氣測站,都設置在離地十公尺處,黃裕欽認為,這樣無法實際顯示路面上行人所面臨的空污狀況,若以美國對警車上的員警的研究為例,兩者的PM2.5可能相差了十倍之多。

環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回應,空污測站的設置高度是參照美國規範,是屬大範圍的監測,因為人們不會整天都在馬路上。況且,PM2.5除了汽機車直接排放,更有經光化反應二次生成的部分,也並非在路面上能測得,反而是高空才能測得。不過,張順欽也表示,正在研擬利用物聯網、輕型化的設備做更進一步的監測。

林靜儀反問,是否已有研究確認肺癌病例變多就等於空氣越來越差?目前民間多是這樣的論述,但若依照黃裕欽所提供的資訊,近年空氣污染正在微幅的減輕中。而民間也提出女性抽菸人口較低,癌症可能是油煙與空污所致的論述,那麼,是否又有相關研究,證明如公車駕駛、計程車司機鎮日處在車陣中,患得肺癌的比例就的確比較高?

黃裕欽則表示,這些論述大多還沒有相關的統計資料,往往都是「想當然耳」的推論,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調查。

面對台灣的空污治理困境,在境外、工廠、交通三大空污來源中,黃裕欽認為能最快解決問題的,應當是交通部分。

黃裕欽指出,不該把捷運視為改善空污的建設,因為即便台北市花了8000億作捷運,民眾還是沒有改變私人運具的使用習慣。再者,目前電動車的技術仍待改善,充電、換電的便利性仍不足,且林靜儀也指出,由於國內綠能建置的進度,目前若要大量使用電動車,就得面對發電將導致空污的問題。

因此黃裕欽建議,在五到十年內,應是油電車最能解決燃眉之急。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