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第一階段限水 立委提「兩庫合用、兩水合一」解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台灣第一階段限水 立委提「兩庫合用、兩水合一」解渴

2017年02月24日
本報2017年2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水情吃緊,水利署日近日宣佈板新、林口、桃園、新竹等區域將於3月1日起實施一階限水,民進黨立委昨(23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兩庫合用、兩水合一」主張。前者是指由中央統一調度水權,聯合運用翡翠、石門兩大水庫的資源,解決北台灣缺水危機,並呼籲台北市長柯文哲支持;後者則是將台灣自來水公司和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整併,讓北部民眾都能使用翡翠水庫水源。

不過,目前翡翠水庫水源在中央調度下已全力支援板新地區用水,3月1日起還會再調高,目前台北、新北供水比例為48:52,供應新北水量已超越北市。此外,北水處屬於公務單位,台水公司則為營利事業,資產體質差異懸殊,整併是否能有效解決供水問題,仍待更多評估和討論。

翡翠水庫供水 新北市佔52%

台北市政府自來水事業處(北水處)、翡翠水庫管理局均指出,一向都配合中央用水調度,今年2月起擴大支援台灣自來水公司(台水公司)新北市轄區用水,從每日32萬噸增加到69萬噸,整體供應新北市的水量已達每日128萬噸,占北水處每日總出水量248萬噸的52%,已超過台北市用水。

翡翠水庫管理局表示,23日上午8時水位162.19公尺,有效蓄水量2億6540萬立方公尺,蓄水率7成9,目前水庫蓄水量可充分供應台北地區民眾用水,以及支援新北市板新地區用水,評估大台北地區至今年5月底前民生用水無虞;不過今年至今降雨量僅為歷年同期平均4成,需謹慎用水。

不過,立委高志鵬批評,近15年翡翠水庫水源利用率不曾高於50%,超過一半的庫存流向大海,白白犧牲水庫集水區地方發展的受限。另,翡翠水庫雖位於新北市,水源卻只供應給台北市,新北市民則透過台水公司以一噸5.2元向北水處購水,認為是「嚴重的環境不正義。」

新北選區立委吳琪銘則強調,水價不該一市二價,而應整合,並由水利署出面協調台水和北水合併,讓北部地區民眾皆能使用翡翠水庫的水資源,以因應水源取得之不穩定以及日益增加的區域用水量等問題。


民進黨立委今召開記者會,提出台灣自來水公司和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整併的主張。攝影:廖靜蕙。

鄭寶清:石門水庫桃竹專用 不要讓缺水影響工業發展

桃園選區立委鄭寶清則呼應桃園市長鄭文燦,認為石門水庫應專供桃園市使用,並部分支援新竹縣。

鄭寶清表示,桃園近200萬人口,十多個工業區,近20年來多次限水,造成許多工廠有訂單卻不敢接,讓生意白白流失。「眼看著翡翠水庫蓄水飽飽卻流向大海,這非常不公平,也是全國經濟的損失。」尤其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工業、經濟發展最核心的重鎮,每年產值1兆5000多億元以上,過去十年三次限水危機,讓竹科廠商營運的維持面臨很高風險。

石門水庫。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鄭寶清表示,新竹縣市兩個水庫,目前都面臨缺水危機。只要水資源由全國共同調度,將翡翠水庫資源更大方的供應雙北,石門水庫便能集中供應桃園,且能增加支援新竹縣市,就可以避免缺水的危機。

雖然北水處是向台水公司索取每度5.2元費用,但是台北市民平均水價約每度12.14元(依據不同差價計算的平均數字),且北水處為板新供水計畫擴建直潭淨水場,直接供應不需處理的清水。對此議價,台水公司和北水處各有不同意見,過程則由經濟部水利署出面協調。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解釋,站在行政單位的立場,水資源是屬於台灣全民共有,目標一定是全民都能共享水資源。預計今年11月完成的板新第二期供水計畫,將從目前翡翠水庫輸送到板新地區每日58~65萬噸提升到72萬噸,第二期工程預計2019年完工,預期可每日提供101萬噸清水,如此一來就能完全滿足板新地區水資源,並使得石門水庫原本需北送的水,節省下來供應桃園地區所用。

吳琪銘也於記者會上表達,為解決水源調度問題,板新地區供水改善二期工程計畫第3次修正案,計畫已送至國發會,希望國發會能加速審理過程,早日解決新北市限水的問題。

翡水局副局長李延財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在中央統一指揮調度下,翡翠水庫水源已全力支援板新地區用水,供應板新地區水量已由平時每日約支援20萬噸提高至目前每日約60萬噸,目前台北市、新北市的供水比例為48:52,翡翠水庫供應新北市水量已超越台北市。3月1日起翡翠水庫將再提高至每日65萬噸。

翡翠水庫。攝影:廖靜蕙。

姑且不論北水處與台水公司整併能解決多少水資源問題,在提出成本效益評估之前,還有更複雜問題要處理。王藝峰表示,北水處屬於公務單位,台水公司則為營利事業,北水處是有營收的單位,台水公司則負債657億,兩者資產差異極為懸殊,兩者體質以及資產差異極大;此外,若台灣只剩一個供水公司,是否符合台灣社會最大利益;其次,還需面臨供水系統的重整,以及整併之後資產歸屬等問題,都必須面對。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