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跑保育「加碼」 額外移種珊瑚群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香港三跑保育「加碼」 額外移種珊瑚群

2017年04月19日
摘錄自2017年4月18日頭條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機場三跑填海計畫存在珊瑚保育的爭議,機管局今年全速展開填海工程前,先將依附於機場島海堤的其中300個柳珊瑚群落,移植至大嶼山陰仔灣。據《星島日報》了解,機管局已應環諮會的要求「加碼」,委聘珊瑚專家展開另一項移種研究,從機場島北面海堤收集一批珊瑚斷片和群落,並於兩個月前移至同一接收地點嘗試重新種植,局方需在未來三年進行九輪監察,才知成功與否。

有環團批評機管局未有交代實際移種數量和成功機會,速速展開填海工程,反映局方在保育珊瑚工作似草草了事。

據了解,機管局在今年正式為三跑工程進行填海前曾做調查,留意到機場島北面的水域較為混濁,但海堤大石之間的位置存有一定數量的珊瑚群落,亦在機場島東北面海堤底部的石頭,發現珊瑚群落的蹤影。機管局去年12月將獲揀選的300個柳珊瑚群落,連同其石層或土層,移植至位於陰仔灣的接收地點,正進行移植後監察調查,預計需時兩年多。

由於移植數量僅為1/10,環諮會去年曾要求機管局考慮增加移植數目及安置的地方,機管局採納部分建議,再委任一支團隊展開另一項珊瑚進行移種研究,從機場島北面海堤收集一批珊瑚斷片,以及從基石割下群落,已於今年2月移種至陰仔灣的適當石層或土層。研究團隊正做監察,以釐定珊瑚移種後的健康狀況,預計需要在39個月內進行九輪監察。

據悉,該項移種調查由港大珊瑚專家David Baker領導進行,機管局亦邀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Howard Lasker作額外檢視,由於珊瑚在折斷後,死亡率亦會較高,移種成功與否目前難料。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說,外國過去曾有移種珊瑚的例子,多數應用於一些大型「金魚缸」,協助飼養海水魚,以大規模方式移種,本港從未嘗試;由於接收地點的水流、溫度和水質皆不易控制,成功機會難料,「柳珊瑚對於生長環境較為『揀擇』,水流不能太急,否則會被沖倒,給沙泥埋沒,但水流亦不能太慢,否則難以覓食,移種至另一個地點存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