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1日
摘錄自2017年5月19日參考消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18日宣佈,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央視新聞稱,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試開採團隊下一步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兩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據測算,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量達幾百億噸油當量,其遠景資源量與海域和陸地油氣資源量相當。
中國為全球第三大凍土國,可燃冰主要分佈在南海海域、東海海域、青藏高原和東北凍土帶,資源量初估超過1000億噸油當量。據國土資源部調查,其中陸域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而南海的可燃冰儲量大約為680億噸油當量。大陸在2013年首次在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鑽獲高純度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主要成分是甲烷,由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組成,外貌類似冰雪,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因此被稱為可燃冰。可燃冰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